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中小企业不该承担“失信”的全部责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谭浩俊

  在刚刚结束的政协会上,委员们纷纷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归结为银行嫌贫爱富,并最终导致了多数企业只能选择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认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是正常贷款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然积极性不高。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会高,却不是简单的数据能够说明的。

  对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很高。特别在最低工资标准、社会保险标准等不断提高,税收负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生存的难度极大。如果银行再不给予资金支持,多数中小企业将无法生存,关闭、歇业、破产现象将越来越多,不良贷款率自然也就越来越高。其实,劳动密集不代表企业没有生存能力,关键是,在中小企业遇到困难时,税负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越来越重,而银行又不能雪中送炭,帮中小企业一把。这种情况下,把“失信”的责任全部推给中小企业,显然有失公允。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自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来,为了完成监管部门下达的压缩贷款规模、控制信贷投放总量的任务,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把手伸进了中小企业的腰包,拼命抽中小企业的资金。可以这样说,收缩的银行信贷规模,都是在中小企业身上完成的。在原本就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再被银行抽血,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怎能不高?

  试想一下,如果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银行能够像对待大型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和开发商那样,在资金上予以保证,在利率上予以优惠,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将活得很好,也不会有那么多民间投资者会放弃实业去投资房地产、搞民间借贷。

  不要轻易把不良贷款率高的帽子戴在中小企业的头上,不要轻易认为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不高。确实有中小企业不讲信用,但银行的信用度如何,也值得好好分析和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