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民资何处去 试组“航母”掘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张和平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不成文地实施“陪投模式”:中心推荐的项目不能光说不练,每个股东要以个人名义硬碰硬投资跟进,以示项目优质和诚信、负责。

  由温州商人投资5亿元购买全球唯一六星级双体邮轮的“中华之星”近日试航,外界为之瞩目。这是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发起投资基金,成立中国邮轮公司做下的“漂亮一单”。这标志着温州民间资本经历民间债务危机的洗礼后,通过组建“航母”抱团出击,开拓出一个新的投资领域。  

  组建民间资本投资服务平台

  据国际商报报道,2010年,温州市有关部门首次披露,温州民间资金达6000亿元,每年以14%的幅度增长。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这一数额目前实际已达8000亿元至1万亿元。

  多年来,资本的逐利性、温州商人高超的商业智慧以及温州民资天然的扩张性促使温州民资向外界和各个领域频频出击。金融危机之后,温州民资遭遇“滑铁卢”,房地产业被打出,煤矿业被赶出,金融业被拦出,垄断产业被排出,传统制造业被低利挤出,不少温州资本不知投向何处。投资无门下,一些人最终走向炒钱、放高利贷,以致在债务危机中引火烧身。

  温州民资何处去是多年来困扰温州的一大社会难题。2010年6月,一个民间资本与项目聚集运作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应运而生。从事10年投资经营的企业家黄伟建联合10多位温州民营企业家,聚集民资50多亿元,并以各自颇具实力的民企、财团为后盾,以引导民资投资为方向,创办了温州首家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这是一个“为资本找项目,为项目找资本”的民间资本服务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资本与项目、科技、市场、企业之间有效对接和转换,促进温州产业转型升级。  

  “抱团”开拓服务业

  2011年4月,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建通过温州政府与重庆政府举办的经济协作会获得信息:时下国内邮轮业商机看好,前景乐观,具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当下,有一艘全球唯一双体国际豪华邮轮“亚洲之星”可收购。

  经过充分论证,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将此重要信息向温州商人发布,建议温州民资关注这一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的投资新领域。消息一出,一批温商跃跃欲试。

  但这批民资如散兵游勇、一盘散沙,无法形成投资合力。面对这些新情况,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创新投资模式,专项建立海洋产业基金,组织民资通过基金形式投向邮轮业。

  为了打消投资者的种种顾虑,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的股东们带头试水,参与投资。一批海内外温州商人迅速成立中国邮轮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于2011年6月购下这艘被称为“海上高端会所”的国际顶级豪华邮轮。随之,进行了软、硬件全面升级,注入中国元素,改名“中华之星”。温州商人驾驶温州民资之巨轮,在国际豪华邮轮业的港湾扬帆起航。

  下一步,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将把邮轮专项基金放大到20亿元,以舟山港为母港基地,开拓海洋经济、邮轮产业、中国沿海邮轮母港建设、运营和管理国际豪华邮轮业等民间资本投资的新天地。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这是引导民资回归实业之举,通过投资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制度保障民资投入创高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在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的推动下,一年半中这个投资团队已在各个领域介入23个大型项目,投入17多亿元民资。“投资服务中心是个半公益性的组织,有的服务项目收费,有的服务项目不收费。中心推出所有的投资项目都由一个个基金、一个个实体公司进行运作。”黄伟建说。

  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不成文地实施“陪投模式”:中心推荐的项目不能光说不练,每个股东要以个人名义硬碰硬投资跟进,以示项目优质和诚信、负责。同样,谁向投资服务中心推荐项目谁必须真金白银掏钱投进去,以示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但随之而来又发生一个问题:项目多了,投资多了,每个投资人分身无术,无法兼顾、打理各投资的项目,他们担心利润被人掏空。

  针对这一情况,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帮助每个项目实施“企业制”投资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即投资一个项目,不搞信托制或有限合作制,而是企业制,由各股东入股,建立企业公司直接投资。各企业聘用一批职业经理人以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三权分立,股东哪怕是董事长也均不参与、不干涉经营管理,谁有经营意见只能通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提交。“这种制度使所有股东投资人对投出的资金无后顾之忧。”黄伟建说。

  据悉,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的举动也使温州民资进一步受到海内外关注。目前,有一批来自温州的企业家要投资参与邮轮经济,在温州人释放的“邮轮效应”影响下,韩国、印尼、伊朗、中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纷纷向温州人伸来橄榄枝,希望温州民资参与所在国的造船、油田、矿山等项目的大投资。

  延伸阅读ⅠYanshen Yuedu  

  温资联手出击

  豪华邮轮市场  

  □ 胡丹  

  以温商为主收购的“中华之星”号邮轮在香港首次试航后,目前已成功返航。据悉,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在境外发起海洋产业基金并成立了中国邮轮有限公司,“中华之星”是该公司收购的第一艘邮轮。

  据浙江日报报道,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董事长黄伟建是“中华之星”项目的主要发起人并身兼中国邮轮有限公司董事长,约80%的收购资金来自温州籍华侨。

  近日,记者随同300多名游客从香港红磡码头陆续登船。“中华之星”长131.2米、宽32米,共12层。从船头方面远远望去,双体的“中华之星”,很像一个多层的超级汉堡包,圆润而饱满。尽管当天海面风力达到7.3级,但记者站在甲板上感觉很平稳。

  记者登船看到,船内的装修以“豪华”为主基调,不仅172间豪华客房都拥有自己的独立海景阳台,船内还有VIP会所、主题餐厅、演艺中心、免税店等设施。

  中国邮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坚平告诉记者,按照打造“全球华人的高端会所”的市场定位,今后三类客户将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即集团客户、个人高端客户和旅行社高端客户。不过,记者发现,邮轮上的基础服务的价格还是比较平实的。例如“香港公海浪漫游”项目,整个行程2天一夜,最低团费1188元,还是比较划算的。

  尽管邮轮旅游在我国仍属于小众化的产品,但这个市场正加速发育,目前包括美国皇家加勒比、马来西亚丽星邮轮、意大利歌诗达等在内的多家国际邮轮集团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温资此时进入邮轮领域是有备而来的。黄伟建说,国际邮轮市场东移、旅游需求高端化趋势,加上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蓝图,给温商进军邮轮产业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姜永忠是金华温州总商会会长,此次他带领着商会5名同仁一起参加了试航,并与中国邮轮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中华之星”选择推行差异化经营来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压力。李坚平告诉记者,当前,中国市场上已有的国际邮轮都是欧美的,它们只是到中国短暂停留,而“中华之星”邮轮是在家门口接中国的客人出去看看,经营模式完全不同,所以未来一定有很好的前景。此外,国外邮轮在航线设置上基本属于环球型,中国只属于其整个航线上的一站,而“中华之星”则专注于在一个口岸开10个航次以上。

  邮轮还可以根据嘉宾需求,策划个性化服务,例如海洋婚礼、艺术品鉴赏之旅等。“压力自然会有,但我们各有风格、各具优势,总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在温州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一力看来,“中华之星”邮轮项目除了对于引导温州民资有序进入实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外,也为民间资本今后的投资提供了有益借鉴。温州民资过去在投资时,多是资本层面的合作,而像国际邮轮收购这样的项目,需要的不仅是资本,还有与专业团队的通力合作。“这是一次很有益的尝试。”他说。

  据介绍,除了将舟山作为“中华之星”的运营基地外,邮轮经营方还在积极探寻与温州、厦门、上海、天津等地的合作。根据当前航线报批的情况,将陆续申请开辟舟山-台湾、舟山-冲绳、上海-冲绳等多种组合航线。如果顺利,全年航线将达50个航次以上,预计5月初在舟山正式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