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18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商会资源助力 打造“品全”模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商人集合3000家超市做生意

  □ 吴铭

  叶洛华利用商会资源,将遍布杭州的3000多家小超市联合起来,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形成规模优势,以抵抗大型本土超市及外资超市的挤压。

  平均每天有一家小超市加盟,这就是“品全”速度。2011年,叶洛华打造的“品全”模式成了经济学家口中的“小超市抱团突围的一个样板”,俨然成了商业界的一个热点。

  据江苏商报报道,总人口不过23万的松阳,超过万人在杭州开出3000多家超市。这些超市大部分都分布在杭州的城乡结合部,占领了杭州郊区大部分的零售市场。

  “虽然数量众多,但都是小型超市,单店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品全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洛华说,在国内外零售巨头的强大市场压力下,他们想到了“结伴求生存”的破局之法。2010年10月19日,浙江品全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在杭州正式成立。

  “品全”设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门面等“八统一”,降低了连锁超市的经营成本,规范了经营行为,松阳小超市从“游击队”转变成了“正规军”。

  这一年来,以“品全”为品牌的超市以平均每天一家的开店速度在杭州扩张。到目前,“品全”旗下已经拥有6000平方米以上营业面积的直营购物中心7家,便利店15家,全托管门店30多家,加盟门店300多家。  

  被大佬“逼”出来的创意  

  过去10年,杭州超市业巨鳄角力、鱼虾惶惶。在沃尔玛、家乐福等洋品牌与世纪联华、物美等本土大品牌联合挤压下,隐于社区、城郊的小超市艰难生存、遑论发展。这一局面在去年7月份被打破,杭州北部软件园和余杭良渚镇中心,两个面积超8000平方米的购物广场开业。

  这场破局大戏由3000多家小超市联合出演,而背后导演则是一个去年9月才新成立的民间组织松阳杭州商会。

  商会组建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名为“品全连锁”的股份制超市管理公司。近半年来,以“品全”为品牌的超市以平均每星期10家的开店速度在杭州疯狂生长。两大购物广场的开业就是“品全”推出的一大“力作”。

  这不仅仅是一种建立在同乡情谊下的相扶相助,更是小企业们在强大市场压力下,结伴求存的破局之法。

  商会会长叶洛华也是松阳人,从松阳杭州商会成立那一天起,他一直在游说在杭州开小超市的丽水人加入商会,“抱团”发展。叶洛华表示,这个创意是被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逼出来的。  

  可托管、可直营,也能加盟  

  为此,同时也是“品全连锁”董事长的叶洛华设计了三种合作方式:直营店、托管店和加盟店。托管的意思即投资商全权委托“品全”管理自己的超市,每月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加盟店则只是加入“品全”旗下的配送系统。而对于收编的门店,商会会进行统一装修,更换店名。

  这种“抱团”行为看上去的确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杭州主城区,诸多本土超市和洋超市厮杀已久,而从财力、品牌、影响力、管理团队上,小超市没有任何优势。相反,城郊结合部特别是农村市场,竞争相对较少,且消费群对价格更为敏感,价廉物美是首要考虑。

  近半年来,以“品全”为品牌的超市以大约平均每星期10家的开店速度在杭州迅速扩张,这场“跑马圈地”的背后导演是一家去年9月才成立的民间组织松阳杭州商会。商会成立后,成立了一家名为“品全连锁”的股份制超市管理公司,现在旗下的连锁超市既有上千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又有几百平方米的社区超市,也有像“十足”那样的街边便利店。  

  采购、配送全部统一  

  “品全”是一块牌子,也是一种模式。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叶航教授说:“就全国而言,零售业面临着白热化竞争,而传统的社区超市、便利店都将面临整合、并购、提升的趋势,在经济实力、超市发展状况相似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品全超市模式的崛起为上述地区小超市突围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样板。”

  一项明确的战略还在于,无论是品全连锁超市公司旗下的直营购物中心,还是托管在公司下面的门店,从地域分布上,都集中在杭州城郊接合部。

  一方面是城郊租金低,人工成本也更低;另一方面是更容易控制损耗,且管理成本也更低。这成为小超市商品价格比大超市低的资本。低价带来销售提升,规模带来成本降低。3000多家小超市整合后,按照叶洛华估计,一年营业额可达40亿元。

  所有商品由“品全”公司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可以保证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而且,由于城郊卖场租金相对低廉,成本降低,商品价格就能便宜下来,将区位劣势转化成价格优势。

  目前,品全已经在北京、天津、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甘肃、青海等地成立了16家分公司,在45个大城市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