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是在他的心愿大量实现中毁灭的。”作家茨威格这句话放在中国互联网世界的江湖中,不仅是对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警醒,同样也是对创业新锐们“腾讯恐惧症”的一针镇定剂。
这些新锐公司萌生于互联网用户的需求未被充分满足之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低调行事,试图打破互联网赢家通吃的冻土,在某个细分领域迅速崛起,并在过去一段时间成为最为闪耀的明星公司。他们与巨头腾讯直接或间接交锋,又或者在逐渐开放的腾讯体系下,成为关系微妙的竞合者。初创公司如何在腾讯帝国版图之中突出重围,在这些公司身上,也许能归结出一些生存法则。
玩出来的竞争力
7年前,多玩创始人李学凌打网游《魔兽世界》时,看见别人背着一把很炫的刀,就去问对方武器怎么来的,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问,对方显得很不耐烦,无奈之下,他做了一个数据库,搜索《魔兽世界》里那些顶级武器是怎么来的。
这便是多玩最早的雏形,后来李学凌又发现,用自己的服务器加一个语音通讯系统就能解决另外一个问题,过去打网络游戏要相互交流都是打字,一个人打字说“我没血了,快加血!”打字时输入法的各种切换,使得游戏操作上的延时性,甚至还没等字打完,玩家角色就毙命了,如果换语音系统就能喊:“快加血!快加血!”
2005年,多玩一台服务器,承载1000人,即便到了2008年,多玩也只有两台服务器,“用户太多了,服务器每天都宕机!”即便这样,这些用户赶也赶不走,李学凌从中发现,即时语音通讯是打游戏人群的刚性需求。于是在2008年,多玩推出即时多人语音工具YY的第一个版本。到2011年夏天,多玩以分布式架构布局了三四千台服务器,高峰期时,每台承载1万人。
狭路相逢
早在2007年,腾讯推出过一款侧重于游戏语音的软件QQTalk 1.0版本,到2008年5月13日停止运营。直到近两年YY声名鹊起,腾讯于2011年4月又反扑至多人即时语音聊天市场,重新推出QQtalk。历史上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2008年9月8日,腾讯推出试用版QQ影音,宣告进军播放器市场。三天以后,暴风影音CEO冯鑫从产品负责人那里得知此事。当时冯鑫和腾讯研究院的负责人郑全战通过几次电话,双方拟定君子协议:不影响对方的程序,谁的程序启动谁有权利接管文件信号,而不是在后台做手脚。现在看来,尽管暴风与腾讯之间偶尔会有摩擦冲突,但彼此间的竞合都在这个框架下进行。
腾讯的扩张源于其强烈的不安全感:互联网的瞬息万变使其被颠覆的几率越来越大。“没有一个公司可以建立一个马其顿防线就能守住一个国家。”李学凌认为,一个绵延2000公里的马其顿防线,有时某个地方水浅了对方就能渡河。“每天都想怎么把水捣深,没完没了下去,能防得住吗?”
合纵连横
受阻于身份焦虑,被称为互联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3Q大战让腾讯开始深刻自我反省,2011年年初,腾讯发起了十场主题为“诊断腾讯”的闭门会,100多位观察者对之批评建言。随后,腾讯宣布开放包括QQ、腾讯社区、腾讯微博等在内的8大平台。在如今更加多变的互联网产业环境里,公司之间也不再是简单非此即彼的二元竞争关系。
多玩总经理曹津强调分工的精细化,该做平台就做平台,该做内容就做内容,这跟电影产业很像,拍电影的就甭铺渠道,让做院线的人做院线,让能拍电影的去拍电影。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什么都想干,这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过去业界看来,对开心网造成致命冲击的不是新浪微博,而是QQ农场,但随着新兴SNS力量的崛起,开心网跟腾讯走到了一起。
小公司,快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竞争的利器就是快。”2011年7月18日,雷军在微博上写下这句话。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她认为,谈到互联网一定会绕不开百度、腾讯或者阿里巴巴,中国第一波互联网创业公司,跑得快,拿到投资做到老大,第二波诸如多玩YY的项目,还是应该把基本面做好。她建议创业者尽量保持低调,最好的商业模式是悄悄创业,把产品做好,而不是投资界怎么看,中国互联网真正要PK的时候是拿出产品,让消费者去投票。
创业的失败概率可能高达95%,但最为重要的是创业者拥有强大的内心,就像多玩CEO李学凌所说的那样,“不要忘了你永远是一个企业家。”假如资本市场的尺子是看1年,而作为创业者至少要看5年,当5年和1年真正爆发了不可调和的冲突的时候,勇敢地站在5年这边。
(摘自《环球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