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最终归属是企业家,老板们如果不想脱离经营岗位,也是如此,这应该成为企业高管们的共同追求。中国企业高管的修炼,对高级职业经理人而言,首先是去除打工心态,而对老板们而言,则首先是去除唯我独尊心态。
从管理结构上看,中国企业仍然处于“老板+高级经理人”阶段。这意味着未必一定比其他高管更高明的老板,不仅掌握着对经营管理事务一票否决的大权,也掌握着其他高管在企业的命运。
这种结构也同时决定了现在的高级经理人主要是在为企业老板服务,而不是为企业服务。
对这个问题,我有切身体会。正是抗不过“强大”的老板,我才抽身离开企业,到大学任教。说实话,连咨询我都懒得去做了。
不止一次,我与那些曾经三顾茅庐请我放弃咨询到企业任职的老板,重复着这个“经典”的对话。
老板:“你知道谁是老板吗?”
我:“当然你是。”
老板:“既然如此你为何总是自行其是。”
我:“虽然你是老板,但我是老板请来的老师。”
给老板做下属,那真是一件苦差事。
但在未来,无论老板们有多么不情愿,高级经理人的企业家化都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不能顺势而为的老板终将被市场淘汰,而不能顺势而起的高级经理人也终将被职业所淘汰。
整体而言,高级职业经理人群体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甚至可以说他们比老板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贡献了更多的智慧。
这些人格特质包括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民族精神。
他们更多地是在从事一项也许有点特殊的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职业化。比如,我们无法从中国高级经理人的追求中,具体地抽象出他们共同的职业目标。
如果说得太抽象了,要害就相对难以把握。在高级经理进行自我测试或者修炼时,不妨集中到这些更具体的问题上。
1、是否具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主人翁意识谁都有,哪个不想当主人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做主人翁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不是虚无的。首先,你得愿意用业绩证明能力。其次,愿意将自己的收入与业绩挂钩。再次,具有相当的忍耐力。
做到了这些,也未必有机会成为企业家,如果做不到,那就根本没有机会成为企业家。老板,不管他是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体,对高级经理人的要求都是十分苛刻的,如果做不到这三条,他或者他们是不可能容忍的。
2、是否兼顾远近利益。
短期行为肯定是不足取的,但短期利益是不可忽视的。看重短期利益未必一定就是短期行为。
归根结底,做企业的目的就是赢利。除了特殊时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年度利润都必须优先得到保证。没有这个,股东利益、员工利益怎么保障?赚不到钱甚至赔着钱,顾客利益最终也是无法保障的。所以,那些因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平均利润率较低的行业,更容易出现坑害消费者的现象。
3、是否有容人之量育人之德才。
当然,这里指的已经不是与老板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与其他高管之间的关系。“武大郎开店”肯定是不行的,老板都不可以如此,高级经理人更不可以。
一个健康的班子不仅可以互补,同时也可以互换。当你招来得力助手或者培养助手时,你也在培育替代者。面对这些问题,你要么有足够自信,要么就可能不得不具有牺牲精神了。
4、是否能够做到“明知有害而不为”。
对高管来说,与顽固地坚持相对应的,是无原则地盲从。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或者职责范围内,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正确,但有一点是必须确保的,那就是“明知有害而不为”。如果为了一己之私,或者一时之利,明明知道会有危害,迫于一时压力仍然推行,那是极不可取的。
可以断言,高级经理人的企业家化,将是中国企业最终走向成熟的关键。(guyi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