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9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蓉城立体公交系统迎来巨无霸载体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成都造西南首辆18米双侧开门BRT客车下线

  作为西部城市公交客车制造业的领军品牌企业,成都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将技术领先、创造精品、顾客满意,作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文/图

  

  3月5日上午,西南地区第一辆成功研发下线的18米双侧开门BRT客车挂着红绸,醒目地停放在位于成都现代工业港的成客股份生产基地坝子里。“这是西南地区第一辆成功研发下线的18米双侧开门BRT产品!”,“这是成都造的BRT客车!”,“这标志着成都市立体公交系统的车辆载体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容坤如是告诉记者。

  

  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和改进带来的“双赢”

  

  公共交通是是城市发展的命脉,是事关民生的一个重大工程,成都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城市交通建设,始终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作为推动城市缓堵保畅工作的重要举措,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构建“多形态、大容量、无缝化”立体公交系统的目标。作为西部城市公交客车制造业的领军品牌企业,成客股份根据成都市立体公交的规划和BRT系统的新要求,在其成熟的18米低入口铰接客车技术平台基础上,通过多项技术升级和改进,成功推出了当日展示的18米双侧开门BRT客车。

  据成客股份公司总经理王林介绍,近年来,成客股份紧紧抓住全国公交行业大发展的机遇,通过狠抓管理、市场和产品实现了快速发展。以高品质、节能型燃气客车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受到中西部地区公交用户的广泛好评。2011年,400辆蜀都牌18米低入口铰接客车批量投放到了成都市的骨干线路,这是国内首批投入商业运行、配置国四排放标准天然气发动机的特大型超一级城市客车,该批车辆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公交运力,缓解了公交高峰时段的运输压力。

  蜀都牌18米低入口铰接客车,通过市场实际营运,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和乘坐、驾驶的舒适性、方便性也得到了乘客和驾驶员的高度评价。以此为技术平台,成客股份组织了高水平的研发团队,通过多项技术升级和改进,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和严格的零部件、样车测试,在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进行了大幅提升,推出适合成都市立体公交的规划和BRT系统新要求的蜀都牌BRT客车。业内人士认为,18米双侧开门BRT客车投入运行,将为成都市建设立体公交系统、为缓堵保畅提供有力的车辆载体的支撑,同时也为企业实现产业倍增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和改进带来的“多赢”。

  

  车辆可以更好地融入立体智能交通系统

  

  蜀都牌BRT客车长18米,两侧共开设5个乘客门,额定载客157人,转弯半径与12米客车相当。双侧开门的设计可使BRT车辆能够灵活适应在左侧、右侧公交专用道以及左右混行线路上营运的要求。针对左右开门的特殊布局,车辆采用了更高强度的全承载结构,确保了足够的车身强度,同时研发了车门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车辆GPS信息、线路站台信号、车辆客门—站台屏蔽门定位信号和驾驶员操作指令等信息智能控制车门开闭,消除由于误操作车门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车辆可配置先进紧急制动、碰撞和追尾预警、燃气泄漏报警以及车厢灭火等系统,将安全水准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同时,蜀都牌BRT客车可配置ECAS电控空气悬架实现车辆高度调整和侧跪功能,进一步提升驾乘感受。通过配置先进的电子设备,新款客车将更加智能化,信息可以在车辆与乘客、车辆与运营管理平台间实现更流畅的实时双向传输,车辆可以更好地融入立体智能交通系统。据悉,成都的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建设好,蜀都牌BRT客车即可投放运行。

  王容坤表示,成客股份公司将坚持技术领先发展、创造精品、顾客满意,作为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在更好地为城市公共交通和广大顾客服务中做强做大。

  

  小贴士:

  巴士快速交通系统BRT(Bus Rapid Transit):利用改良型的公共汽车,运营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空间上,配合智能交通技术,采用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模式,实现轻轨交通的服务水平。保持轨道交通具有的快速、大容量特点,同时又具有传统公共汽车灵活、便利性和经济性的一种快速公共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