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3月04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小县城 大商会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梁祖江

  8年时间里,思南县湖南商会会员已从最初的不足500人发展到3500多人,所办企业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因此,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无可争议地被视为推动思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走进贵州省思南县城,你或许不经意间就在华龙商场的一间间店铺里转上了一两个小时,并为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拍手叫好。但你也许不会知道,修建这幢大楼的人,竟然是一个外地客商,而且,自小来到思南的他,一呆已是近20年。

  这个外地人,就是来自湖南邵东的思南县湖南商会会长李华。如今,由他组织发起成立的湖南商会已走过了整整8个年头。8年时间里,商会会员已从最初的不足500人发展到3500多人,所办企业解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因此,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无可争议地被视为推动思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开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先河  

  17年前,偏远闭塞的思南,改革开放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而在商业较为繁荣的湖南邵东,人们外出创业却渐成时尚。

  其时,不到20岁的小青年李华,怀揣800元钱和一个致富梦想,来到了边远的思南山城。让他想不到的是,曾经干过木匠活的他,偌大的思南山城,木活市场似乎没有一处属于他的空间。

  于是,李华开始靠摆地摊卖渔网维持生计,后又租门面开电器商行。他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红红火火的生意,使他的腰包越来越鼓。

  敢作敢为的李华,1998年,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商机,迅速筹资建起华龙商场大楼,创办了黔东华龙商场。该商场作为思南县第一个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如今,已吸纳了来自湖南、湖北、四川、浙江、贵州五省的300多商人从事商业活动,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目前已累计上缴国家各种税费600多万元,成为思南县最大的商场之一。  

  名企业异军突起  

  李华的成功创业,很快引起了他的家乡湖南人的广泛注意,使得他们对思南的投资创业环境充满了信心。一时间,湖南客商们纷纷涌向思南大地,开始了对人生致富梦想的追寻。

  金庆伟,当属其中的佼佼者。现为湖南商会名誉会长的他所创办的企业“金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被铜仁市授予“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其产品“金氏松花皮蛋”、“金氏牛肉干”等获得QS安全认证。企业年产值达600多万元,并在乡镇建立了3个蛋鸭基地,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副会长姜平也不赖,创办的“华龙通讯”已延伸到许家坝等多个乡镇,建立了乡镇“移动通信合作营业厅”,在贵州省通讯行业被评为“百强代理商”。

  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商会在思南创办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包括店铺)不下500家,其中,叫得响的就在50家以上。这些企业,在为当地提供3000多人就业岗位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地方“光彩事业”。商会成立8周年以来,参与捐资助学、济困救灾等项目达20个,累计投资200多万元。  

  “以商招商”的成功实践  

  眼下,在思南县规划的产业园区内,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工程施工正如火如荼进行。“这些企业,大都是通过我们商会协助县委、县政府引进。”在思南创办了湖南永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湖南商会名誉会长赵品大自豪地说。

  据介绍,近8年来,思南县湖南商会会员在做大做强自身企业的同时,始终视思南为第二故乡,主动支持地方招商引资,并取得明显成效。其间,商会共组织外出参加招商考察80余次,接待外来客商考察200余人次。目前,商会共引进15家大型企业落户思南。其中,仅去年,商会就引进项目15个,总投资28.36亿元,到位资金约4亿元。

  湖南商会在推动思南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是,去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2亿元的“湖南商会产业园”,开启了思南大招商建设“一区三园”的序幕。目前,产业园内,一座座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彰显出加速发展、跨越赶超的“思南速度”。其中,五盛肥力复合肥厂已经建成投产。近日,笔者进入厂区看到,一台台机器运转不停,一个个工人忙得不亦乐乎。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停工,要把全县烤烟肥料备齐。”

  “思南作为我们的第二故乡,投资环境很不错,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也能够做的,就是继续竭尽全力以商招商,帮助县委、县政府尽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入驻园区,加快推进思南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李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