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前一轮的裁员大潮显得必要且悲壮,那么4年之后卷土再来的这一道道‘格杀令’,不免让‘世道人心’陷入几分苍凉。
□ 稿件撰写 吕静莲 肖柳 刘棋
经济的持续低迷让包括宝洁、诺基亚等在内的跨国公司陷入裁员潮。
2011年11月公布季报时,宝洁净利润同比下跌2%并向员工公布自愿提前退休计划的现实已让外界对这一商界“黄埔军校”的决定唏嘘不已,而今年2月接连两次发出的裁员通知、多达10%的非生产员工比例则更令人阵阵背脊发寒。
一叶知秋。诺基亚宣布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裁员4100人,英国第二大制药公司阿斯利康裁员多达7300名,女掌门卢英德都面临下岗待遇的百事可乐更是全球裁员8700人。外媒截至2月上旬的数字显示,今年已宣布的裁员总数达94369人,且西欧失业率已达13年来最高水平。
宝洁:一月之内两次大裁员
让人惊讶的是,宝洁竟然选择在一月之内两次宣布重大裁员举措。宝洁CEO麦睿博上周末表态称,针对2012财年制定了一项10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将裁减大约4100个非生产部门职位。加上月初曾公开表示的2011财年裁员1600人计划,意即16个月期间共将让多达5700名员工离开。
“宝洁不断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以提高生产力,是正常业务的一部分,因此经常性地进行组织调整。”宝洁中国声明称,“此类调整将来仍会发生”,具体取消哪些岗位则采取以组织设计为中心的方式,并通过人员的自然流动、更有针对性地招聘及提供相应的离职补偿等方式进行。
据了解,去年宝洁全球招聘了2000多名新员工,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领域,而宝洁中国共招聘约170名员工,似乎受2011财年的1600人裁员计划影响不大。但在本次裁减4100人的巨浪中,宝洁中国仅向南都表示,因为该调整尚未开始实施,目前尚无对大中华区具体影响的细节,“具体实施将依据业务需要做出”。
“面对持续疲软的经济大环境,大规模裁员是意料之中,无非是作为全球最大家庭消费品供应商的宝洁动作幅度更大而已。”盛世传美首席营销顾问吴志刚表示。而在中国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看来,中产消费者、中档产品的定位对宝洁影响甚大,经济重灾区欧美市场也恰是宝洁的核心所在,再加上部分奢侈品牌定位下移,其不得不通过裁员应对利润收缩——其最新季报净利润同比大降49%至16.9亿美元。
百事中国
因被收购得以幸免
“如果不是被收购,百事中国势必逃不过这轮全球8700人的裁员大潮。”百事员工麦可(化名)向记者表示,随着康师傅控股执行董事魏应交向媒体高调宣布交易很快有望通过,百事员工所做的无非就是在等补偿而已。“康师傅作为台企,公司文化、员工福利均与美资企业有相当不同,身边绝大多数同事都难以接受,消息宣布当场瓶装厂多人痛哭。”其透露,在多家瓶装厂罢工维权之后,最终给出的三种方案依然无法令员工满意,“但现在看来,如果不是因为有‘两年不变的承诺’,中国难保不是裁员重点”。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球新一轮裁员潮来势汹涌,势必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大范围退潮。这不单是日化行业的问题,快消乃至轻工业均不能幸免,百事和李宁便是实例。”CBCT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则表示,在渠道及营销成本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人力成本也愈发上涨,从而成为领导者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利润大幅下滑是一种被动裁员,而面对并购等长远战略行为时,所导致的组织架构变化和人员流失同样在所难免,则属于一种主动裁员。”朱丹蓬表示,除了部分岗位扩招部分岗位裁撤外,淡季裁员旺季招人的情况也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