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9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33位潼南老板合创“最大单”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若干根筷子,可以挨个轻易折断;捆成一把,要掰断就不容易了——这样一把筷子的力量,终于有渝商狠狠地“注脚”了一回。

  发挥集聚效应,抱团投资,逐步成为了常见的以商帮为流派的投资模式。然而对于渝商来说,尽管抱团的呼声时有传出,但是实质意义的抱团投资,却不太多见。

  历史正在改变。日前,来自渝都潼南商会的消息,由33位在重庆、四川、昆明闯荡的潼南商人共同推动的昆明海口工业新城项目已有进展,首批1亿元的启动资金已全部到账,进入实质开发阶段。市委统战部经济部部长王进表示,从现有的公开数据看,该项目若能顺利推进,无论是抱团人数还是投资金额都将创下渝商抱团投资的规模之最。  

  9年滚动投资将超900亿  

  据重庆商报报道,春节期间的重庆,有一场特殊的商人团年宴。

  李金生是渝都潼南商会的秘书长,去年春节期间他的工作尤为繁忙,和往年仅自家商会团年不同,今年四川潼南商会、昆明潼南商会的关键成员都来到了重庆,团拜会上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联手推动的昆明海口工业新城项目的推进。

  据了解,海口工业新城位于昆明西山区,是当地政府依托云南的老工业基地海口工业园而规划打造的现代化新城,占地3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15平方公里以磷化工、物流、光学设备等为主体的工业区域,以及规划100万人口的15平方公里的新城。

  “整个规模相当于重庆西永。”李金生告诉记者,规划在9年内分三期建成完善,滚动投资将超900亿元。他透露,去年下半年,在商会的牵头下,昆明海口工业新城所在的昆明西山区政府四大班子还专程带队考察了重庆西永微电园。  

  三大商会牵头推进  

  一个远在云南昆明的项目,怎么会引起33位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潼南老板的关注?

  据介绍,最初拿下这个项目的是昆明潼南商会会长、昆明碧鸡建筑集团老板袁平。袁平的公司在昆明主要进行地产投资,当2010年得知当地政府这一规划时,袁平的公司与当地的多家企业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竞争,终于拿下了这一项目,取得和政府合作的机会。“光靠我一家公司想要吞下这么大的项目谈何容易?”袁平表示,当时作为商会会长的他立刻想到了引入战略合作者。

  当袁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乡,立刻得到渝都潼南商会会长周太平的支持。“商会成立后,就一直希望能让商会能有一些实质性的投资合作,但是却没有让大家都认可的项目。”周太平认为这是一个契机,可以为将来商会内部的合作打开局面。

  于是在渝都潼南商会、昆明潼南商会、四川潼南商会三大商会会长的牵头下,由33位潼南籍商人共同出资成立了渝川昆投资集团,注册资金1000万元。去年11月8日,渝川昆投资集团与袁平的昆明碧鸡集团签下合同,共同开发此项目,双方分别占40%、60%股份。  

  首期投资1亿元到账  

  李金生表示,这个由商会牵头成立的公司面临着第一次投融资的问题,不过这个牵涉到33位老板的项目却推进得很顺利,不到一个星期所有资金全部到账。

  据介绍,首批1亿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拆迁以及前期运作的手续费,随后启动的便是打通部分区域主干道、安置房以及招商大楼、部分住宅的建设。

  渝川昆投资集团主要负责的是土地的一级开发,而后的开发投资将通过土地出让、引入投资者以及BT工程承包等方式融资推进。而在二级开发过程中,商会会员可获得优先权。  

  【他山之石】  

  规范运营  设计退出机制

  2006年,多家在渝浙商企业联手成立浙商集团。商会会长叶定坎告诉记者,在浙商集团下,众多浙商累计投资已经有数亿元,项目涉及到房地产、旅游、小额贷款等等。

  对于渝商的第一步,重庆浙江商会会长叶定坎表示,抱团合作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体制以及老板之间相互的信任和文化,公司的操作依靠的就是健全的公司体制,所有的投资行为都按法律办事,有章可循。接下来就是依靠丰富的经验。

  在温州打拼多年的重庆人——温州重庆商会会长徐雪认为,温州人的抱团投资模式值得借鉴,但是重庆有重庆的具体情况,不能照搬。

  首先是机制的建立,温州人的抱团投资虽说容易,但是在投资前绝对会事先制定好规矩,有文件有合约;第二,投资者和管理者一定要分开,重庆人很容易犯的错,就是只要拿了钱,就要去管,但是在温州人看来,具体的操作根本不关投资者的事情——能有这样的习惯,300人抱团都不是问题。

  温州人的关系网都是建立在亲戚、朋友之间的,知根知底,对于风险的防范确实相对较弱,因此,她建议想要抱团,具备以上条件时,还必须考虑到退出机制,不能只看赚了钱怎么分,还需要考虑到赔了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