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13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上海”牌汽车二十载浴火重生 即将翱翔于自主品牌高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新车目录,上汽集团旗下除了荣威外,“上海”牌汽车赫然在列。“上海”牌汽车复活意味着上汽将打造汽车高端自主品牌的标杆性形象,至于“上海”牌汽车的销售业绩,目前而言并不是上汽关注的焦点,因为其品牌起死回生本身就是一部“复活”的传奇。

  据《新闻晨报》报道,曾开创上海汽车工业时代的“上海”牌汽车,在停产20年后有望重生。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新车目录,上汽集团旗下除了荣威外,“上海”牌汽车赫然在列。

  

  曾是公务车主力车型

  

  不少老上海人的记忆中还残存着老“上海”牌轿车的影子:与前苏联“伏尔加”轿车相似的外观,毫不夸张的色彩……在市场尚未放开的年代,“上海”牌轿车曾是国内公务车的主力车型。

  “上海”牌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生产的“凤凰”牌轿车,1963年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1965年被批准定型。

  除了成为当时国内公务车的主力车型外,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上海的出租车除了少部分的“华沙”和“皮球脱”外,大多数都是“上海”牌,谁能坐一回绝对是“轧台型”和“有腔调”。“以前,‘上海’牌汽车是有身份的象征,谁家结婚开辆‘上海’牌,肯定全弄堂的人都会跑出来看。”一位老上海回忆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与一汽的‘红旗’不同,‘上海’牌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当时国内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轿车。”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教授仲富兰表示。

  仲富兰介绍说,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上海”牌轿车并没有制定价格,到上世纪80年代后,“上海”牌有了自己的价格:每辆2.5万元。

  

  新能源车曾复活车标

  

  1991年,为了给合资企业上海大众让路,“上海”牌轿车宣布停产。

  仲富兰回忆起1991年11月25日“上海”牌轿车停产的一幕:不少工人闻讯从市区赶到安亭,争相与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合影,有人眼里还泛起了泪花,还有人则依依惜别,感叹道,这是“壮士断腕”……

  2006年,上汽在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宣布发布自主品牌之际,“上海”牌重生成为当时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最终上汽推出的是“荣威”。

  直到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汽终于展出两款以“上海”牌命名的新能源车,但影响有限。

  如今,“上海”牌汽车仅存于各种车展:近日在虹口区花园坊举行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展上,两辆“上海牌”新能源车正在展出。这两辆车使用的均是荣威的外形,不过车头贴有一个深红色梯形的“上海”牌车标。

  

  将采取高配高价策略

  

  公告显示,在上汽该批产品中,“上海”牌汽车共有三个型号,分别为CSA7200ACVS、CSA7300ACVS、CSA7240ACVS,均为轿车。在同一公告中,上汽集团另一品牌荣威的三个型号为CSA7200ACV、CSA7300ACV、CSA7240ACV——标识显示,在车型编号方面,“上海”牌汽车只是比荣威多了一个“S”后缀。

  在接受采访时,上汽集团表示,“上海”牌确已列入上汽集团乘用车的产品规划中,但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恢复量产的具体计划将在有确切复产计划后公布。”

  知情人士则透露说,“上海”牌和荣威两款车型代号相同或可说明,即将复活的“上海”牌汽车将与新荣威750共用平台,“两款车在车型信息方面不会有较大区别,主要区别将体现在标识和配置上。”

  据了解,新荣威750在动力方面将搭载2.0升、2.4升和3.0升三种发动机,售价则将在老款16.28万-25.18万元的基础上有所上扬。

  未来的“上海”牌汽车将采取高配、高价策略,主要面向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市场。另外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上海”牌汽车复活意味着上汽将打造高端自主品牌的标杆性形象,而“上海”牌汽车的销售业绩,并不是上汽关注的焦点。

  (东  方)

  

  【专家观点】

  

  市场前景有待观察

  

  对于上海牌汽车的市场前景,业内人士表示有待观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认为上汽在此时推出上海牌汽车,既有打造高端自主品牌标杆形象,重塑经典的意图,更有顺应时势进军公务车采购市场的目的,其前景有待时间的检验。

  品牌论语

  “老品牌”有待与新时代“并轨”

  □  陈志杰

  

  上海牌轿车在工信部新车目录中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国人除了有洋品牌情结,相信也有足够的本土老品牌情结。因此,单从品牌上看,无论北京牌、上海牌还是红旗牌,都存在使其焕发第二春的气候。

  品牌在汽车这种大宗消费中,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作用。即使国际品牌,有时也要借助复活老品牌来推广新产品。如果当年东风日产推出新天籁时,就引进了公爵这个曾来过中国的老品牌,以增加新产品的品牌力。凯美瑞成为中高级车市场的王者,也曾经受惠于佳美这个进口老品牌的良好口碑。

  从这个角度看,上汽、北汽通过复活老品牌,来发展自主品牌产品,都是一种让人看着挺舒服的策略。它们的复活能够唤醒消费者存在的集体记忆,因此仍然存在可预见的市场前景。据说,上海牌汽车的突然复活,是得到当地政府的推动,上海牌的新产品将定位于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但不直接进入市场销售。

  上海这种通过政府采购来复活当地汽车老品牌的做法,自然值得肯定。但这种“特供”的复活手法,到底有多大的市场效应,则仍待观察。一方面,政府采购和使用老品牌,能够起到示范效应,相当于为尘封多年的老品牌注入了清醒剂。但另一方面,国产汽车老品牌的问题在于,它们的历史并不足够辉煌,它们的退场也是因为国际产品的进入,因此它们不是全聚德,不是同仁堂,光靠“特供”和一声吆喝,还难以从根本上复活。

  一个老品牌的复活,必然要能注入在现时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而能够真正考验产品竞争力的是大众市场。因此上海牌的复活,除了特供政府采购进行吆喝之外,还是要及早制定大众市场策略,依靠来自市场的“地气”,在新的时代竞争中实现真正的复活。

  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红旗轿车,总是会引来人们的强烈好奇和称赞,但红旗的系列产品进入市场,则很难激荡起波澜。这是因为红旗的复兴迟迟未能得到好产品和技术的支撑,并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耗费了品牌原有的能量。因此无论是复活汽车老品牌,还是做强现有的自主品牌,都需要政府的示范,并同时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构建起包括产品、服务、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