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一队是山东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6个掘进区队中的一个,到李敬松主持区队工作,已经是第三任队长了。
万米巷道之情
2009年7月份,李敬松一上任,就提出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巷道成形。事情源自有一天,李队长来到井下-700米3408皮顺巷道掘进迎头,看到一段巷道走向有些偏斜、两帮凹凸不平,立即叫人停了下来。有着25年掘进工作经验的李敬松,对巷道成形有着深刻的理解,巷道不成形,存在隐患较多,容易造成事故,也影响着文明生产。他在区队大会上讲:“巷道成形,是掘进工作最基本的标准,也是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标志。干就干精品,争就争一流。”
不少员工认为,精雕细琢太麻烦,影响掘进进尺,也影响全区效益。关键时刻,区队党支部其他几位成员旗帜鲜明的支持李敬松的做法,并发动全体党员,标准讲在前,行动走在前。在李队长带领下,综掘一队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标准化大会战开始了。从区队管理人员到班组长,再到每个员工,岗位职责有标准,工作内容有标准;从巷道顶板到两帮,再到底板,界面整整齐齐,卫生干干净净。
为巩固区队质量标准化成果,李敬松主持制订了《质量标准化奖罚措施》等规章制度,对符合标准的,重奖;对违反规定的,重罚。
在大搞质量标准化过程中,每个班组不仅没有影响进尺,而且进尺不知不觉提高了,最好月份,全区曾经取得进尺513米的好成绩,创造了公司单头月度进尺历史最高纪录。
李敬松主持工作两年半来,区队掘进巷道在万米以上。每次站在巷道里,李敬松都是感概万千,这不仅是综掘一队的成绩,也是自己的作品,每米巷道,甚至每个锚索、每个螺丝钉,都渗透着李敬松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对工作的一种高度负责。
问到巷道的质量,李敬松这样说:“我敢说,我们综掘一队的巷道质量,多少年也没有问题。”
320位员工之情
综掘一队有320名员工,其中百分之八十九以上都是80后与90后。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干活久了,难免心存侥幸。他们的现场安全,就成为李敬松牵肠挂肚的心事。
为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区队想尽了各种办法。在及时参加公司活动的同时,紧密结合区队实际,开展小故事比赛、安全事故展览、班前一刻钟轮讲、手指口述训练、三维动画观看等活动。
在区队班子会上,李敬松对班子其他成员说:“他们还都是孩子,一定要多说。在抓安全的问题上,区队管理人员必须瞪起眼来。”
2011年8月的一天,李敬松下井到3416轨顺迎头检查时,发现综机维修工王晓辉没有停电就更换综掘机齿刀。不按规程停电闭锁,是严重违章,如果更换中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李敬松当即下令停止作业,严厉批评了王晓辉和现场机电副队长,并根据区队规定,对其分别罚款500元和200元。事后,李敬松在区队三班会议上大讲特讲此事,同时开展了“安全规程有何用、我的生命谁来管”大讨论活动。
青工李萌说:“李队长抓安全有点狠,对违章的人不讲情面不讲下一回!我们有时候产生怨恨情绪,但更多的时候是理解他,知道他这样做是为了大家好。”
情在爱上,爱在严抓严管上。自李敬松上任以来,区队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
月均万元收入之情
在公司一处员工公寓楼上,矗立着这样一幅标语:“富美平安。”李敬松想,在区队这个层面,“安”和“富”字最关键。
李敬松在区队班前会上给大家讲:“大家远离老区、舍家撇业。从大处说,为了企业发展壮大;从小处说,为了家庭多创收入。兄弟们跟着我干活,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我还得让每个人腰包鼓起来、家庭富起来。”
27岁的孙兆亮爱学习、善钻研,几年下来,思想、业务都渐渐成熟起来,成为区队响当当的技术尖子。2011年,正赶上公司开展金牌员工评选活动,从一星到四星,从民主评议到区队推荐,他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获得金牌员工称号。2012年1月17日,在公司总结表彰大会上,孙兆亮十分荣幸地捧得了60克的金牌。
欣喜之余,孙兆亮给父亲发去了这样一条信息:“是公司张董事长亲自给我颁发的金牌。站在台上的一刹那,手捧金牌,望着在台下微笑的李队长,我眼里热乎乎的,几乎流下眼泪。算起这块金牌,我年收入达到了14万元。我感谢我的综掘一队,更感谢李队长培养了我。”
孙兆亮只是综掘一队320名员工中的优秀代表。用李敬松的话说,他要把综掘一队打造成一支思想成熟、业务精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全公司收入最高、人人深感自豪的优秀团队。
李敬松在当天的日记中写到:“我不需要感谢,我只是感到欣慰。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给了我区队管理的舞台,为企业做贡献,为员工保平安,为家庭谋福利,是我的职责。”这是李敬松的情怀,这个情怀并不只是几句话,而是一名共产党员几年如一日的钢铁信念和坚实步伐。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