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许多人认为电商是个新兴产业,美国则理解为一种“标配服务”。
▲国内电商领域价格大战的根源在于,资本对于电商概念的想象力太过贫瘠。
□ 谢璞
如无意外,2011年国内B2C电子商务销售排名应为:淘宝商城、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卓越-亚马逊、一号店、当当、凡客。排名可以看出两个特点,除了凡客之外,几乎都是清一色以渠道定位的公司;除苏宁易购外,均为没有传统零售经验依靠的“纯电商公司”。
而美国电子商务2010年的TOP5中,依次为亚马逊、史泰博、戴尔、苹果、欧迪办公。除亚马逊之外,几乎都是传统公司。
分析师李成东表示,中美市场之所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在于彼此间对电商这一概念的不同。在中国,许多人更认为电商是个新兴产业;美国的理解为电商其实是未来任何商业的一种“标配服务”。从这个定义从发,凡客诚品本质上应是一家服装企业,而小米则是手机设备商。
电商未来也会如同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地理位置服务)一样成为商业标配服务。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加入到电商的行列之中。
电商成为商业的“标配”,意味着将来所有的商业都不能缺少电子商务这一有效渠道。这也是国内B2C领域白热化竞争的根源所在。
也许正是出于未来电商成为“标配”服务的理解,马云曾发出“天下最终无电商”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