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2月06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呵护健康需“从肠计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本报记者 何沙洲

  

  每年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到医院求诊的病人类型也出现了变化,曾在夏季占据发病首位的感冒发烧病人明显减少,而胃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数量明显增加。

  医生告诉记者,进入秋季,人体的免疫力会比夏天弱,而随着天气的转凉,各种胃肠道疾病将进入高发期。秋季引起肠胃病高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秋季受寒、“节日综合症”频发、旅游水土不服、不良饮食习惯等,这些因素可谓是引发秋季肠胃病的四大“罪魁祸首”。这时不仅需要提防胃肠疾病的乘虚而入,也更需注意适当的锻炼和健康的作息。

  据专家介绍,随着北方来的冷空气不断向南侵袭,气温降低,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胺酸增加,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身体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而秋季又适逢中秋、国庆等重要节假日,饮食方面以月饼代表的油脂类、生冷类食物消费量大增,这些食物或增加消化道负担,或产生刺激作用。与此同时,节日期间一些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也会经常出现,影响肠胃健康。

  秋季还是旅游黄金季节,畅游奇山秀水、名胜古迹固然令人心旷神怡,但由于各地的温度、水土、饮食等差异,加之旅途劳顿容易引发水土不服,进而导致周身疲劳、食欲下降、头晕、恶心、腹泻等问题。

  另外,秋季天气凉爽,人们的食欲旺盛,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尤其是有些人在夏天不注意胃肠保养,暴饮暴食或冷热混食,到了秋天, 会引起胃肠功能下降。其中,细菌性菌痢、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和肠道蛔虫性腹泻都是容易高发的疾病。

  对此,专家提醒人们,秋季肠胃防护应“从肠计议”。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要特别注意保暖,特别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小孩。随气候的变化要适时增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同时多参加户外运动。

  其次,要注意合理饮食及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少摄取辛辣、酸性食物。饮食以温、软、淡、素、鲜为宜,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沙拉等凉性食物。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神志安宁,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肠胃。

  最后,要常备一些促进消化吸收、调理肠道内环境的保健食品,以增强肠胃免疫功能,比如昆明滇虹药业的“加加宁”双歧杆菌口服液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据说这是一种富含活体益生菌的高科技太空食品,曾经被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带上了太空,每支含有超过1000亿个鲜活的双歧杆菌,能有效清理肠道、对抗有害细菌的侵蚀、全面呵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