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记者有机会采访到几位80后、90后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职员和在校大学生,了解到他们对于龙年眼花缭乱的理财方式,有些迷茫。
存点小钱防急需
小萍(四川高县某镇公务员):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每月拿到手工资1250元,单位安排住宿,省去房租费用。每月支出生活费250元、交通费150元,其余多用在购物上,计划每月花费450元,其余的能存则存,也可用于其他不在计划内的事情,比如生病花费等。偶尔还是会给父母一点钱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养活自己了。
活工资灵活用
小郭(四川内江某报记者):作为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积蓄不多,打算将自己的积蓄分成4份,一份拿来孝敬爸妈,给他们准备一些保暖物品,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然后一份拿来给自己充充电,弥补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不足,打算购买几本专业书籍和工作所需设备,提升专业功底和自身素养;另外一份拿来拜见老师、会见同学和朋友,畅谈今年感受和来年安排,听取别人意见和打算,为自己做好新年计划和工作目标,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最后一份打算存入银行,也可以投一些资金增值行业,拥有一个较长远的打算。
小梅(四川南充某报记者):记者这个职业,每个月的工资无法固定,做得少的那个月,扣去保险等,拿到手里的只有1500块左右。每月工资,我会分开存在两张银行卡里。一张作为日常开销,另一张则作为 “不动卡”,每个月至少存500元进去。刚参加工作的前几个月,省吃俭用,已经交足了一年的房租,所以现在没有房租压力。每月开销:生活费350元、交通费180元、水电气网费约70元、剩下的机动处理,添衣买鞋该花则花,没花就继续存起来,用于必要的学习充电,或是其他可发展的好机会。
我有一个小账本,记录所有开销。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式,账目一目了然,收支如何自己心中随时有数,可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骄子”理财最无奈
小霞(南京海河大学):我作为一个还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说理财可能还早了一点,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财可理。就拿我大一和大二的消费情况来说,就有很大差别了。我家经济条件一般,家里每个月给我600元生活费,在同学中属于中下游水平。大一的时候,每个月并没有什么计划,但是每个月几乎都会有节余,我也有了自己的小金库。到了大二,第一个月就明显感觉生活费不够了,后来把大一存下来的钱也全部花光了。经过计算,大二比大一家里给的生活费没有变,但是开销变多了。首先,物价上涨,各种物品都有一定幅度的涨价,大一一顿饭一般5元就能吃到,但是现在要7元左右,最多的一次一顿饭花了10元。其次,请客的开销增加,大二开始大家都知道要开始跟同学老师搞好关系,于是请客和被请的次数增加,仅是买生日礼物就要花掉一大笔钱。下学期,我打算除了制定开销计划外,还找一份兼职,既能有经济收入,也能积累社会经验。
(摘自《宜宾日报》何均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