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17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防国企老总腐败
必须依靠法治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南都

  

  最近,《法人》杂志等单位发布了“2011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该报告显示,2011年落马国企企业家平均年龄在52岁左右,而人均涉贪腐金额猛增至3380万元。在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今天,作为国有财产管理者的国企老总在贪腐方面也不甘示弱,落马老总人均数千万的涉案金额足以再次戳伤每个老百姓的内心。

  可以说,在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启动30余年,在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口号也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后的今天,作为市场经济与“竞争”持平的另一灵魂——法治,却依然在市场门口徘徊,而未能真正落地生根。相反,近些年来,在中国企业家视域中的政商关系,越来越滑向绞缠不清的境地,与法治的目标越走越远。与此同时,诸如全家五口都是自封主席的卢俊卿们倡导的“合影经济”、“会议经济”、“论坛经济”等诸多暗藏着为政治权力与商业资本牵线搭桥的灰色产业正在迎来她的春天。

  不过,这种缺乏规则、依靠权力的市场环境,在为国企老总这样身兼多重角色企业家提供各种优势的同时,却也容易将其推向犯罪的深渊。其次,拥有巨大权力,同时娴熟掌握将权力与金钱彼此转化技能的国企老总,需要更强的法治意识。在具体的观念上,这些人可能比其他企业家群体更相信权力本身的效力,也更迷信政商合一的能量。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处于针对官员的党纪和针对企业家的法律之间的缝隙中,可以通过各种潜规则的运作来度过危机。

  如果市场经济缺乏法治,包括国企老总在内的所有企业家同样需要面对没有规则、缺乏制度的市场弊端,没有人可以预料到下一秒事态的变化,也没有人可以真正规避灾难的降临。许许多多落马的国企老总,他们沉迷并只能相信在权力与资本间游走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却又在内心痛恨这个不可预期的环境本身。于是,急剧增加的贪腐金额、向国外大量转移资产、送家人移民国外等等行为都在近年有了强化的趋势。只有崇尚法治的市场经济环境,才能有效防止国企老总的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