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中国企业联合会10日发布《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报告2011》称,在企业主要领导、副职领导和部门经理中,31至40岁的职业经理人占比为56.6%、49.2%和60.1%,中青年职业经理人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坚力量。
中企联此次调研的调查对象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共1547位。40岁以下的职业经理人分别占到民企、外企和国企职业经理人队伍的77%、75.3%和56.7%。“这说明民企和外企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更加年轻,国企则相对老化。”中企联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建军说。
据王建军介绍,调查显示,我国职业经理人还呈现出高层职业经理人高学历趋势明显、管理专业人才占比较高、外企高学历和管理专业职业经理人占比更高等结构特征。
此次调查还首次对我国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显示,职业经理人“四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外企职业经理人“四化”水平均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民企职业经理人在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面高于国企,国企职业经理人只在职业化方面略高于民企。
“我国职业经理人已经具有国际思维,但国际知识、国际经验相对欠缺,成为制约我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发展的‘短板’,而语言仍是许多职业经理人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主要障碍。”王建军说。
按年龄段解析,31至40岁的职业经理人的“四化”水平得分均高于其他年龄段职业经理人,专业化水平最低的是30岁以下职业经理人,而51至60岁的职业经理人在职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得分较低。
国际化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发展的短板。我国职业经理人已经具有国际思维,但国际知识、国际经验相对欠缺,语言仍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国家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中国职业经理人调查报告2011》显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国际化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发展的“短板”。我国职业经理人已经具有国际思维,但国际知识、国际经验相对欠缺,语言仍是许多职业经理人国家化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及跨国指数”显示,“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3.37%,不仅远远低于“2011世界100大跨国公司”60.78的平均跨国指数,而且远远低于2011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显示40.13%的平均跨国指数。现阶段我国大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和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企业的国际化需求与职业经理人队伍实现国际化水平不足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何宗渝 童海华)
相关链接
中国CEO调查结果出炉 民企称仍面临严峻挑战
1月9日,全球四大会计所之一安永和长江商学院共同发布中国CEO调查结果——《全球经济放缓的应对之道——中国领先民营企业家的观点》白皮书,民营企业家们表示,他们正在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不过,展望未来12个月的发展,多数参与调查的企业家持谨慎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23%的企业家认为激烈的产品竞争是他们的迫切挑战;22%和17%的企业家表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是目前营运的主要问题;另有20%的受访企业家认为,难以发现优秀管理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受访企业家普遍认为,战略定位是应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核心竞争力。20%的受访企业家将当前的战略定位视为核心优势;17%的企业家将其创新能力和品牌塑造视为竞争优势。他们认为,企业需要在经济放缓时灵活调整战术,提升营运有效性。此外,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要保持健康的现金流,选择稳健型的投资模式。
参与调查的企业家们也期望政府能帮助他们度过经济放缓。24%的企业家盼望政府降低企业税。
展望未来12个月的发展,多数参与调查的企业家持谨慎乐观态度,28%的受访企业家预计业务将大幅改善,而51%的受访企业家认为会略有改善。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