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凌琳
“PSA亚洲必须有一个人为整个市场为消费者据理力争,在PSA亚洲能真正代表消费者的声音和市场压力传递给整个集团。最终解决产品是否引进对路,与合资企业的沟通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资源的引入是否有效等问题。”
1月9日上午,在赴法国培训五个月后,孙晓东在标致雪铁龙(简称PSA)上海总部办公室面对记者,畅谈转投PSA的点滴,以及新东家的过去和将来。
“不会直接给我下达销量目标,但肯定销量决定了我的奖金。”孙告诉记者,下午他将接受来自总部对他的年度考核任务安排。
PSA最需要股东合力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走访PSA位于法国及欧洲的诸多职能部门和工厂,了解PSA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及品牌内涵。这期间,他已经开始参与PSA对中国及亚洲市场的战略制定和调整。
孙在上海通用期间,曾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法,推动上海通用登顶乘用车市场冠军,也使自身成为业内公认的营销高手。作为PSA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孙晓东将配合PSA完成未来的增量目标。
“今年我希望能进一步在产品策略、市场和品牌策略上,使巴黎总部、各个合资企业之间达成共识并形成合力,为未来进行比较扎实的铺垫。”按照计划,PSA在2015年将实现“50%的销量来自欧洲之外市场”的业务结构调整,目前已进入了全球化战略的实施阶段。在中国市场,PSA计划将市场份额由2010年的3.3%提升到8%。
在上海通用干了过且过0年的孙晓东,很清楚合资各方能否形成合力多么重要。在所有的合资公司中,通用是唯一绑定一家中国企业形成两家合资企业的外企,并让上海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引入完全不同的车型,来保持长期差异化竞争。“劲往一处使”的合力,让通用在中国市场,已连续多年蝉联销售冠军。
“与大多数在中国做得不够成功的跨国企业一样,PSA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文化差异不能很好的协调与合资公司的关系,意见不合,加上产品策略一意孤行,不根据中国实际的市场需求导入而导致。”一位熟悉PSA的分析人士表示,此前南京菲亚特也曾遇到这样的情况。
幡然醒悟的法国人
PSA在法国历史悠久,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汽车企业之一,今年是PSA进入中国20周年,不过PSA在中国却频频碰壁。
标致品牌进入中国后销量一直不理想,于1997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其“胞弟”雪铁龙虽然在中国闯出一条生路,无奈“独木难支”,况且当时PSA的全球战略核心并不在中国市场。
PSA法国总部对中国市场销量的不满由来已久。2009年PSA新任总裁菲利普·瓦兰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我对中国的销量非常不满。”
2010年PSA全球卖了350万辆车,中国仅占了11%,相对于其他公司中国销量在全球所占的比例,PSA的比例实在太小。
PSA重整中国市场的战略从2007年就启动了。2006年底,当时的总裁斯特雷夫上任伊始就制定了“CAP2010复兴计划”,中国的复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按照当时的计划,PSA的目标是2010年在中国市场的产销量达到100万辆,届时相当于其全球销量的1/4,不过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
虽然已经不在销售第一线,但孙晓东现在对市场的决策参与度,与在上海通用时差不多。作为PSA市场战略研究和产品规划的参与者,孙需要接地气,所以经常走访市场,访问经销商,与第一线卖车的做品牌的人员经常沟通。
“正因为我以前在前方操盘,更理解前方需求,会推出更有说服力的产品并制定更加清晰的市场定位。”孙晓东认为自己的经验还在。
“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不管做市场还是产品,真正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市场了解客户,通过调查并不能了解市场,需要感知和经历。”孙晓东认为,成功的最大基础是了解客户,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能去切合需求推出产品。
【人物介绍】
身为上海通用创始成员之一,以营销擅长的孙晓东,当年配合陈虹把在美国濒临消失的别克品牌,一度推上了中国中级车销售前三。去年5月,孙晓东离开上汽转投PSA,担当PSA亚洲产品规划和市场战略总监,主要负责PSA在中国及亚洲市场的产品规划、市场战略研究以及标致品牌和雪铁龙品牌的形象塑造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