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1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从内外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邵韵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生力军。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一直面临诸多难题,严重制约了其生存和发展。

  资金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规模扩张的时期,靠初期筹集的自有资源无法满足其在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但与其对经济的巨大贡献所不匹配的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授信额度总体偏小,银行信贷融资约占中小企业融资总额的90%,而其他融资方式如股票和证券,由于市场规模小,并且受到多种制度性准入条件的限制,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资金的缺乏严重地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国民经济快速、全面地发展。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鼓励中小企业融资,各商业银行也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的种种原因,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1、从中小企业内部进行改善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信等级。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为争取到更多有利的发展空间而努力。对此,中小企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练好内功上,如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实施战略管理、大力发展技术创新、整顿财务纪律和信用记录、清偿银行债务、提升领导层的决策水平和员工的整体素质等等。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应该提高企业资产利用率,实现内部资金积累,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规范经营,减少企业运营风险。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与大企业合作,共谋发展。把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上,建立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体系,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形成协作配套关系,并使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提高素质和效益。有了大企业的协作,中小企业将更容易从银行和其他投资方吸引到资金。

  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中小企业应考虑到自身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等实际,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创新出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融资手段。

  

  2、从外部环境改善

  银行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国有商业银行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信誉、资质、素质都较好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数量。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的研究,明确信贷投向。抓住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增强建立中小企业优质客户的能力和信心。在运行中,对以前年度的存量中小企业不良贷款进行盘点,对发展前景有望、自身在产业重组中能够存活、内部经营机制有较大改善的企业,可以增加新的投入,增进其竞争和赢利能力,实现双赢。另外,商业银行应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康财务管理制度。

  政府应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对中小企业推出多种优惠策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设立地方性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从外部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金融部门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金融资本,在金融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内部信息不对称,资信等级低、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又存在着外部环境的诸多原因。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要从企业内部入手,优化结构,提高信用,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