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企业大多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和工艺积累,但由于处于产业链上游,业务单一、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产业链条与商业格局中的地位与实力往往并不相称。而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的诞生、壮大与崛起之路,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011年的最后一天和2012年的第一天,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是在海南度过的。
去年12月31日,受海航集团之邀,郭台铭带领公司的十多名高管一起来到海口,开始他这次考察和洽谈之旅。
加强物流等合作
当天,郭台铭就与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进行了3个多小时深入洽谈,下午,富士康的高管又与海航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了闭门磋商。郭台铭谈到,海航集团是海南本土最大的企业,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业、机场管理等多方面,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众多平台。
记者从海航集团方面了解到,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物流业务、电子商城、公务机业务等方面,比如富士康的代工产品出口由海航旗下的物流板块负责运输,以及公务机托管和投资等。
目前,海航集团旗下主要从事海陆空运输和物流业务的板块大新华物流,此前就与富士康集团有业务合作,大新华物流也是苹果手机在国内最大的物流服务商。
“全球配送物流对我们是难得的机会,两家公司也有资源、渠道互补、相互合作的很多结合点,富士康主要看中了海航在海陆空一体化物流方面的能力。”陈峰指出。
除了寻求与富士康等企业新的合作机会,海航集团也在同时对此前飞速扩张时的一些项目投资进行调整,对不符合海航战略性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进行清理。
陈峰就对记者透露,到目前已经关停了近200家缺乏盈利能力且不具有战略意义的小企业,通过对项目的清理和对闲置资产的处置,实现增收节支逾40亿元。
海南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郭台铭来海南,不排除与当地政府洽谈投资项目的可能性,比如在海南投资建厂,建立航空、物流分拨中心等。
此之前,富士康曾宣布计划投资120亿美元在巴西建厂,并计划在去年12月份开始生产苹果iPad。“目前主要零部件生产供应都在中国大陆,需要通过航运将零部件运往巴西。”郭台铭对媒体表示,此次富士康在海南,将首先与海航集团进行物流上的合作。若能开通海南经南非到巴西的新航线,将比现有经由美国转飞的传统航线节省2个小时。而富士康也愿意作为桥梁,促成海航开通连接中国、南非和巴西三个“金砖国家”的货运线路。届时,海南将成为富士康全球战略的支撑点。
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可以让富士康集团充分发挥其深圳总部优势,就地生产、制造、组装,运送到全世界,往南面向东南亚,往北面向大陆。
不过,富士康集团在海南建设工厂可能还需要一个长期规划。“海南缺乏相应的产业配套,连颗螺丝都要运进来,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障碍。”郭台铭表示,投资海南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时间,推动政府将基础工业建立起来。
另一个吸引郭台铭投资海南的原因可能是海南免税品特许经营权等税收优惠。去年4月,富士康集团原党委副书记、现富士康赛博国际控股董事长特别助理马玉新还特意在海南投资考察,拟在海南搭建“3C时尚百货、育成中心及三创(创意、创新、创业)管理基金”融为一体的新型商业购物中心。
近几年,富士康集团一直在实施的自建营销渠道“最后一公里”战略,希望借助赛博数码广场、万得城等项目,完成富士康集团从“代工之王”到“渠道之王”的扩张转型。
延伸阅读
两大代工企业的典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抓住欧美制造产业转移的机会,凭借制造优势在IT代工领域迅速崛起。其间,台湾孕育出大量优秀企业,王雪红的宏达电与郭台铭的富士康便是其中的典型。
1997年5月,宏达电在台湾新竹市成立,创始人分别是王雪红、卓火土和周永明。王雪红是威盛电子董事长,另一重身份是“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她同时担任宏达电董事长。
富士康是鸿海在台湾之外的称谓。1974年,24岁的台湾青年郭台铭用母亲筹集的10万元新台币,在台北县与友人合伙创办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制品,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顿。朋友撤股后郭台铭实现独资,随后转而生产电视机按钮而逐渐起色。郭台铭从海外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模具厂、冲压厂和电镀厂,先后涉足计算机机壳、连接器、线缆等领域,通过机械化生产和军队式管理,建立了价格优势和品质保证,被众多品牌厂商选为代工厂。
1985年,郭台铭创立了自有品牌富士康,作为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此后,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
作为电子制造业的“隐形冠军”,富士康的客户几乎囊括IT产业所有著名品牌。深谙制造精髓的郭台铭并未推出自有产品品牌,而是安心于“为他人作嫁衣裳”,沉浸于制造业本身,将富士康培育为代工领域的领军者,这就是他创立富士康品牌的意义。2010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中,郭台铭以55亿美元身价当选台湾首富。
同样是从代工起步,宏达电则是另一条路数:在保持与运营商合作的同时,于2006年推出自主手机品牌HTC。依托制造业优势,以“机海战略”快速出击,在智能手机浪潮中风光无两。2011年,同样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王雪红超越郭台铭成为台湾首富。
作为代工起家的制造业富豪,郭台铭与王雪红在富豪榜的双双崛起,在制造业式微的大背景下别具意味。尽管资本市场可能过分放大了他们的财富,但以长远眼光来看,二者似乎并无高下之别。(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