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1月0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五名“80后”农民工喜获40万元慈善创业基金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汪仁洪 刘铁文/图

  

  “有了这20万慈善创业基金,我会把泥鳅养得更多、更肥的……”2011年12月19日下午,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农民工唐莲拿到20万元现金支票,心里感到无比踏实。2011年12月12日,遂宁“80后”农民企业家杨诚成捐资1000万创立的“80后农民工创业慈善基金会”,首次颁发创业慈善基金,5名“80后”农民工获得40万元创业慈善基金,其中唐莲的创业项目因具有代表性、带动性而独获20万元捐款。

  

  17个项目参加决赛

  

  2011年11月24日,“80后农民工创业慈善基金”在遂宁成立。该基金由四川遂宁籍27岁的农民企业家杨诚成捐资1000万成立,旨在支持和帮助年满18周岁的农村“80后”青年创业。杨诚成是遂宁市蓬溪县人,14岁就外出打工。如今,杨诚成在四川南充、遂宁及青海等地都有自己的产业,涉及旅游、食品加工、房地产等行业。

  “要拿基金,还要先进行创业项目‘PK’,即以选拔赛的形式,将基金资助给有潜质的项目。”杨诚成告诉记者。

  杨诚成称,要拿到创业基金,农民工还要进行创业项目“PK”,“具备农村户口、年满18岁、正在创业但资金不足的,都可报名参加项目PK。”11月24日,80后农民工创业项目“PK”也拉开帷幕,农民工报名踊跃。

  遂宁市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让慈善基金的每一笔钱落到实处,用到刀刃上,“PK”是必须的。

  经申报、初审、初赛后,7个农民工的项目进入决赛:唐莲、徐清林、黄兴君、刘仁源、薛静怡、段海林、荣佳,项目涉及养殖、餐饮、康复等。

  

  5农民工脱颖而出

  

  12月19日上午,由遂宁市慈善总会、遂宁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和杨诚成一起组成的评委团,正对进入决赛的农民工进行评审。

  “评委好,我叫唐莲,1983年出生,别看我是个女的,养泥鳅我是内行,我还打算养山鸡、生猪……”唐莲向评委们阐述。

  “你们养殖的品种这么多,技术上如何来保障呢?”一位评委问。

  “现在我联系了蓬溪农业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他们都很乐意给予技术支持。”

  “你如何来带动老百姓?”

  “我们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开展,接到订单后,给农户养,我提供技术、包收,只收取少量成本费。”

  评委们现场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申请人的个人素质等。

  评委当场打分。唐莲、黄兴君、荣佳、薛静怡、刘仁源等5名农民工脱颖而出,分别获得3—20万元的资助,总计资助40万元。其中,唐莲的创业项目因具有代表性、带动性而独获20万元捐款。

  

  “钱是我捐的,但我只占一票!”

  

  “农民工创业慈善基金你捐款成立的,钱要给谁,你肯定能一锤定音。”面对记者的提问,杨诚成直言不讳地说:“创业慈善基金发给谁,我根本作不了主,因为在7个评委中,我只占一票。”

  获得3万元资助的黄兴君说:“我从事工程造价工作5年,早就想开个造价工作室,东拼西凑了10万仍差三四万,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遂宁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农民工创业选拔赛是今年遂宁慈善的一大亮点,是遂宁慈善救助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