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艳梅
伴着晨起的第一抹阳光,走进河南豫光股份公司直接炼铅厂熔炼工段。国内首条直接炼铅生产线,点缀着火红的液体和蓝色的身影,整齐洁净的生产现场,一条闪闪发亮绿色通道,让我忍不住步伐昂扬,虽置身于火热生产的现场却有参观游览的惬意。
这是豫光最大的一个生产工段,该工段的核心工艺是豫光自主研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生产。火法冶炼这个特殊的行业,加上大面积的生产现场,他们是如何将这里的角角落落保持得如此整齐、洁净,让我忍不住有一探其究的渴望。
现场卫生小包干
作为生产单位,班组交接是每班的必修课,据了解卫生交接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大面积的现场给交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且两班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于此,该工段打破常规,将卫生区按人头分下,170人各包一片,各负其责,即便三班中有一班责任人轮休,也不会影响工段整体卫生状况。
卫生责任到人后的第二天,工段长范七营就发现个别卫生区有些脏,就要求当事人整改,可整改到什么样的标准,大家都有些模糊。
于是他就想起一个办法:让各责任人按照之前的规定将现场卫生整理好后,找他们拍一张照片并张贴与各责任区的墙上,以后的检查就按照片上的标准执行,可谓自立标杆,自赶自超。工段卫生检查也不兴师动众,就是在随意走动的时候,发现不合格的,就用手机拍下,作为以后考核的依据。这种方法很容易被职工接受,也提高了大家主动保持卫生的积极性。
点检制度延伸到安环管理
推行安全环保点检的起因,是去年试产期间,该工段五楼控制室发生空调着火事件,因为巡检不到位,影响了最佳的处理时间,导致停炉。事故发生后他们积极前往移动公司、丹尼斯、文化城等窗口单位学习,并建立了灭火器、室内消防水箱、火灾报警器三级点检制度。
点检制度一直是设备管理的一个机制,今天他们用“拿来主义”直接延伸到安环管理上,着实是个创新。比如,建立消防设施三级点检制度,首先是岗位职工日点检,工段长、调度周点检,分厂安全环保员月点检。其次,点检制度明确各级点检的职责、点检周期,详细规定了点检形式、内容、方法,将所有的点检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中。
现在,职工到岗后每天必须按照点检内容要求进行点检。工段、调度、安环员进行监督,一年来职工们的点检习惯已经养成,加上工段规定的,所有交接班及班前班后会必须学习安全生产制度,灌输安全生产思想,职工的安全意识也更加根深蒂固。做到安全生产提前管理,实现全年零伤亡。
“效益年”里出新招
针对该工段三炉一窑连续化生产,该工段以放渣前后安全渣线为纽带,逆向思考,综合判断考评前道工序的数据指标,实现一体化管理。
为加大烟化炉冷渣处理量,提高次氧化锌产量,他们改变以往习惯性的操作,改变炉时由120分钟/炉改为100分钟/炉,合理控制前床热渣量,由原来的每炉3.5包渣量,减少为3包渣量,每班由6炉增开为7炉,加大冷渣配入量,提高次氧化锌产量。
这一年,他们积极响应公司“效益年”号召,加大处理量和渣杂料处理量。面对渣类物料多,炉况不稳定的情况,狠抓单班有效处理量,最高单班有效处理量达到36.5t/h;其次,改变渣杂料配入方式,提高渣杂料处理,在入炉品位较低的情况下,有效保证渣量和粗铅产量,为副产品氧化锌和硫酸创造高产的有利条件。
从小处着眼看全局。据我了解,今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该工段工段长范七营利用自己设备管理的特长,积极思考,创新管理。在许多企业贪求大创先,大发展的时候,我却希望这种“于细微处见细心和耐心”的创新管理在我们的工段乃至班组中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