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通防战线的
“耕耘者”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记山东新陶阳公司技术科刘能俊

  

  他是一个平凡人,没有过人之处,却在通防技术领域独挡一面。自2001年从事技术岗位至今,山东新陶阳公司技术科助理工程师刘能俊已经默默耕耘了11个春秋。他把“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凭着一股韧劲,克服技术和现场遇到的困难,完成多项通防技改工作,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我就像一头黄牛

  

  矿井通风,好比是人的呼吸系统,每天向井下输送新鲜风流,负责通防工作的他,在日常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对工作的热爱,采访中他对我们说道:“通防专业是个既熟悉又不熟悉的专业,熟悉的是成熟的技术,不熟悉的是新技术的应用。”

  矿井在预防处理计划、通防规程措施、防火、瓦斯等方面,工作繁琐而面广,不能出一点小马虎,他总能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其间,他曾多次参与重大课题项目研究设计,在2005年,他参与的矿井科控循环风设计,获得了省煤炭行业协会二等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干通防容易,干好难。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他努力学习,跑现场,为的就是更好地了解井下现场的结构变化,迅速成为通防技术的行家。13年来,刘能俊阅读了《煤矿“一通三防”标准汇编》《“一通三防”1000问》、《计算机工程制图》等书籍,不断地充实着自己,使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在2004年,他的亲人手术后需要他照顾的时候,他的一个攻关课题也在紧张地进行中,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抱着对亲人的内疚回到单位,继续从事他参与的科研项目。最终,他的课题获得了上级的好评。在他看来,黄牛精神是勤奋的象征,每当自己扛不住的时候,他都会以“黄牛精神”来激励自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头牛,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他说。

  

  “我就是一颗螺丝钉”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企业把自己拧在哪,就在哪里发挥作用。”这是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但在物欲横流中,许多人认为这种精神已经过时了。但是,刘能俊却不这么认为,他坚信即便自己是颗最小的螺丝钉,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2004年,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6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员违章放炮造成的。刘能俊听到这一新闻后,更加意识到做好通防工作的重要性,他立即对全公司“一通三防”管理制度进行排查,同时,对瓦斯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增强了制度的可执行性;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制度、曲线分析制度、掘进巷道开口“一通三防”验收制度、炮掘工作面管理制度、特殊环节瓦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每天下井检查风门、风筒、密闭、调节风窗、瓦斯等,检查放炮员执行“一炮三检”的情况,为推进“一通三防”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8年在一次下井检查中,刘能俊发现某采区出现异常高温,在对表层进行气压、温度等检测后,他迅速将情况进行了汇报,及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他明白: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的话,肯定会对矿井造成损失。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奋战,终于把采区温度降到了正常值,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近20多年的通防工作,不仅丰富了刘能俊的工作经验,也使他在现在的工程技术岗位上游刃有余。(王蔚文 吴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