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情系桑梓 爱洒故乡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忠县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万平“反哺”纪实

  □ 朱丹 文/图

  

  30万,他捐出的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份爱心,一种对家乡、对故土浓浓的眷恋和感激之情……

  30万,他用双手捧出的不是一堆白花花的人民币,而是自己持久不变的一颗真心、一份情操、一点精神、一种品质,更是一份坚实的力量。

  他叫刘万平,忠县重庆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支撑着他力量源泉的正是他长久以来所秉承的信念、被他引为责任和心愿的一种情愫——乡情。

  

  

  乡亲喜迎修路人

  文人半生积蓄为乡情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10月26日,对于重庆市忠县拔山镇芋荷村村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故乡人”。

  这位“故乡人”很特别,他特别在既不是荣归故里的名人巨匠,也不是官场扬威的高官贵人,更不是驰骋商海的富豪大亨,然而,他却确确实实受到当地百姓的热切欢迎。百姓们爱他,更敬他,因为他不仅仅是他们的“家人”,更是他们的“恩人”——正是他令家乡的黄泥路、机耕道变成了如今笔直通畅的水泥大道。村民们终于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笑看天堑变通途。

  这位“故乡人”正是刘万平,忠县忠州镇人,青年编辑、记者、作家。他被村民们拥在中间,脸上绽放着醇醇的笑意,跟乡亲们拉拉家常,亲切地交谈着,浑身上下,硬是找不出一丝的骄纵之气。此情此景映入眼中,竟是如此地和谐与恬美,仿佛一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样子。

  “老人家好啊!身板儿不错,天寒了也要格外注意身体啊!”见一位老农挤上前来和他握手,刘万平忙双手紧紧握住他的手,殷切地嘱托着。是啊,他是忠州儿女,也是农民的儿子,多年的打拼非但没有隔离和家乡的情分,反而把他的心和家乡人拉得更近、更亲。

  刘万平,他是一个文化人,却又不只是一介文人,因为他拥有一颗善心。30万元,对这个靠着无数个日日夜夜熬夜赶稿出书的中年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能是他半生的积蓄,也可能是他省吃俭用的辛苦钱,可是,当家乡找到他时,他却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在芋荷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断链、道路修建停工之时,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圆了村民们“致富路”的美梦。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这条长达9公里的“乡情路”对很多建筑商或者有钱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但对路边500户、2000多位村民来说却是弥足珍贵。

  男人们说:“以前进出全靠自家劳动力,每逢赶集什么的,但凡要出售家里的农产品,都是家里人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出去卖,一个单面儿最快都要耗费1个半小时左右,还不敢走得太快,因为路不好走,又陡又险,下山还好些,要是往家里捎回什么大米、白面啊,一路走走歇歇,一来一回的,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

  老人们说:“儿子媳妇都外出打工了,咱这身体也做不得重活儿了,可真愁啊,家里种的橘子啊,都快熟透了烂树上了,倒是有人开了货车来收橘子,可是进不来啊,只能小半篓、小半篓地背到大马路边去,费时又费力,一个不小心,还把腰也给闪咯!地里的东西也一样,不能及时挑到外面去卖掉,太可惜了!”

  女人们则说:“可不是这理儿,路远又难走,况且走夜路走着也怪危险的。现在可好了,刘老板帮我们把路修好了,货车可以开到家门来收货了,客车也能开进来了,咱进出可方便多了!等我那口子回来啊,咱就去买个摩托车,自己也能有车了!这以前,可是想都没想过的事儿啊……”说到这儿,也许是憧憬着好日子有望了,大家都乐呵起来,爽朗的笑声散满了一地。

  

  

  家乡父母官盛夸赞

  游子反哺真情动人

  

  “刘万平先生心系故里,情系家乡,时时不忘支持家乡的发展。他在得知拔山镇芋荷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困难后,从个人多年来出版的15部著作的书款、稿费中拿出30万元,捐赠给芋荷村支持乡村道路建设,支持家乡经济发展,感谢您对家乡建设的爱心捐助!”10月26日上午11时,“刘万平先生为芋荷村‘乡情路’建设捐赠仪式”在芋荷村委会旁隆重举行,忠县商务局局长肖仁明在濛濛细雨中主持了仪式。

  忠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洪生代表忠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刘万平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谈到:“多年来,刘万平先生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自觉地担负起支持家乡经济发展的使命,他带头组织捐款捐物,多方奔走,在忠县在渝杰出商人及社会各界人士间,搭起反哺家乡的友谊金桥,为家乡办了很多的实事、好事。风正扬帆,泽惠应时。希望受到资助的芋荷村不要辜负刘万平先生的一片善心,要以此为契机负重拼搏,创新思路谋划发展,让这条‘乡情路’真正成为群众脱困致富的‘致富路’!”

  听了家乡父母官的盛赞,刘万平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他说:“是故乡养育了我,栽培了我,所以当故乡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应该挺身而出。我的钱能用到家乡经济建设上,非常值得!因为,我的成就离不开家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每当我回到家乡,都能切身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家乡在飞速发展,家乡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在飞跃,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高兴,也非常自豪。这些年来,家乡人给予我们这些在外游子的温暖和关怀令我感动。是领导们用真心和诚心时刻触动着我的心灵,让我为身为一个忠州人而感到深深的骄傲!对我来说,能够以自己的一点力量,为故乡做一些微薄的奉献,这既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心愿!”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刘万平还说:“今天我所做的仅仅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但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希望我的一些努力,能够为乡亲们带去一些便利,为大家铺设一条乡情致富路。今后,我将继续和各位同仁一道,以实际行动关心家乡的发展,支持家乡的建设!”

  是啊,故乡在游子心中永远是一个凝重、深沉、豁达、温馨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友情,有着童年时代许许多多的美好回忆。正缘于此,无数个“刘万平”带着一股拼劲儿走出家门,博得无限精彩返乡来;他们带着理想走出去,又满载着骄傲荣归故里……当一笔笔不求任何回报的慈善捐款源源不断地注入家乡,注入家乡经济建设时,我们也随着这句话,看遍这些忠州赤子们数年如一日情系家乡、回馈桑梓一路所走过的种种风景。

  

  

  同乡挚友深情互动

  共为家乡添砖加瓦

  

  一个人,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甚至无论地位多显赫,财富多丰厚,究其始,都是从故乡出发的,所以,远离故土的游子,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谈及故乡,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深情……

  刘万平如是,李仁杰亦如是。

  李仁杰何许人也?其正是促成刘万平为芋荷村修路捐赠的乡友,也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九龙坡区教委主任,曾获评为忠县在渝情系家乡、回馈桑梓首届“十大感动人物”之一。身为刘万平好友的李仁杰同样拥有着一颗反哺家乡的赤子之心,此次捐赠仪式上,李仁杰代表重庆市新华书店亦向芋荷村捐赠了2万元图书及3台电脑。

  无独有偶,早在2008年2月3日,李仁杰、刘万平等共14名忠县在渝同乡,携手向家乡甘井中学、顺溪小学的60名贫困学生捐助了28000元助学金。其中,李仁杰除向学子慷慨捐出2000元“爱心助学款”外,还代表区教委向忠县干井中学、拔山镇政府图书室、顺溪小学校分别捐赠了价值10000元、20000元、10000元的图书……在一次又一次地“爱洒故乡”捐赠活动中,李仁杰和刘万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正是通过李仁杰的善心引荐,让刘万平得知了芋荷村修筑乡村道路建设资金短缺之事,从而促成了这一桩善事!

  “刘万平是我的挚友,我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回报社会、回馈家乡’公益活动中与他相知相识的。早期,他为帮一对同乡农民工夫妇筹善款而找到了我,称在广州省东莞企石金莱电子厂打工的同乡罗宣秀夫妇被严重烧伤,却无钱医治,孩子因此辍学……当见到这对奄奄一息的患难夫妻时,我心甘情愿地为这对无钱无势的老乡夫妇捐了款,并为他默默的付出而感动。正是有了刘万平先生的热心奔走相告,200多名在渝同乡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筹集到‘爱心款’达6万余元,其中仅刘万平个人就捐款1万元,终于帮助这对夫妇渡过了难关,而我也很庆幸能奉献一份爱心,为同乡展开一项生命大救助。”李仁杰说,“家乡顺溪小学、干井中学60名贫困学子的困难也时时牵挂着我的心,在刘万平的组织下,我们14位在渝同乡,带头捐资并组织了了助学金6.8万元,努力托起孩子们的求学梦……”

  桩桩件件总关情,据了解,在最近几年时间里,刘万平还积极为家乡盛会——一年一度的柑橘节宣传造势,积极为家乡柑橘节组委会组织捐赠100万元。为了替家乡建起一道靓丽的绿色屏障,为“森林忠县”早日实现,11月6日,由忠县籍将军团蒋崇安、吴玉金等将军发起的“绿化长江将军林”启动仪式,将在家乡忠县涂井乡隆重举行,其间,刘万平先生还将捐赠1万元,用于“将军林”建设工程,并积极组织在渝同乡为此活动捐资,为家乡经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