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创业者与投资者对决暗战升级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张兰再次成为焦点人物。之前她频繁现身于娱乐新闻,因儿子汪小菲和大S的婚礼声名大噪;这一次她又掀起舆论风暴,炮轰其投资者,称“引进他们是最大的失误”。

  

  她炮轰的对象是鼎晖,中国PE最早探路者之一。面对张兰“他们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那么少的钱稀释了那么大股份”的指责,鼎晖一直保持缄默。这是一场颇受瞩目的对决,双方分别是创业者和投资圈内的佼佼者。以前,投资者关系一直隐于幕后,即便暗流涌动也极少搬上台面。

  最近一两年,天使投资、VC、PE,无论被投资企业处于哪个创业阶段,都不断有创业者或投资者将矛盾公开化,其争夺的焦点就是公司股权。

  一切股权暗战都源于供求关系的转换: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创业者也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成熟了。

  

  强弱转化

  

  投资人对创业者提高“警惕”是从几年前几起创投界的知名失败案开始的。

  两次被业界引以为戒的教训都来自服装行业。PPG、ITAT都是当年被推崇的投资案例:成立后一两年销售过亿成为业内领头者,再过一两年公司就能上市,投资者获得更多回报。但是,两位创业者一位不知所踪,一位涉嫌财务造假。两个案例中,中招的既有著名投资人,也有深圳著名阳光私募,参与者损失的不止现金,还有名誉。

  于是投资人开始利用资金换取更安全的“筹码”,比如争取更多股权、对企业经营干预更多以及增加董事会席位。那时,由于市场上现金还不够充沛,创业者往往希望融到更多的钱,但又不愿意放弃股权。大量“对赌”协议,在此时签订。

  一位投资人说,对赌协议这个叫法本身就是对资本的“妖魔化”。投资是商业行为,不是慈善。“创业者说自己的股权值更多的钱,投资者不认可,那怎么办?那就签订协议,如果达不到业绩承诺就把股权转让过来。为什么是资本胁迫创业者呢?双方都是自愿的!”

  创业者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在其后开始迅速扭转。2007年前后,进入投资领域的热钱越来越多,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更多的钱在追逐少量的优质创业项目。尽管在投资条款中,还有大量的类“对赌”协议存在,但显然,在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天平关系中,创业者已然成为翘起来的那一头。

  对于创业者们来说,以前投资人是“神”或者“天使”。现在则是一群既爱又恨、需要小心打交道的家伙。那些颇具实力的创业公司,甚至会因投资者频繁上门不堪其扰。即便愿意坐下来谈判,对投资者也很苛刻。电商代运营企业兴长信达董事长刘磊把对投资者的要求总结为:“给钱&闭嘴!”

  

  给钱&闭嘴!

  

  这批创业者在早年或多或少被资本伤害过。刘磊1999年就开始从事电子商务,前几轮互联网起落他多次寻求融资,但被资本冷眼对待。就连如今的互联网大佬,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回忆当年也会颇有微词:“人家都投海归,而我是土鳖。”

  如果仅是情感上的伤害,双方矛盾还不至于激化至此。由于早期获得投资的创业者要么是第一次创业,要么对资本不够了解,他们经常过于依赖资本对行业的判断和资源。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诉求大多是存在差异的。为了退出,投资人更愿意推动公司快速上市,但公司未必有负荷高速增长的能力。如果公司成功上市,大笔资金的进入还有可能将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缓解;一旦行业局势发生变化,或资本市场通路受阻,创业者轻则失去股权、重则被踢出创业团队或公司倒闭。随着创业者团队的日益成熟,他们不会乐于将自己辛苦带大的企业放在危险境地。

  有创业者甚至责怪,自己本不应上市,是资本的蛊惑影响了他们既定的战略。俏江南和鼎晖之争,张兰之悔就源于此。

  除了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创业者更看重“条款”。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在做得非常优秀时才选择融资,所以他们的核心要求就是让资本“闭嘴”——不能干扰到他们在企业的运营。

  (摘自《中国企业家》 袁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