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短讯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袁庄矿:成功排除“锐角状上隅角”瓦斯

  近日,安徽淮北矿业袁庄矿成功排除IV32114工作面“锐角状上隅角”瓦斯,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

  据悉,由于地质构造,该面与风巷为50度左右的锐角状(平时为90度左右的直角状),通风时上隅角风流易形成涡流,无法有效排除上隅角瓦斯,给原本瓦斯易积聚的上隅角(工作面与风巷拐角处)带来重大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该矿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现场反复勘察,科学论证,实施了“抹角排瓦斯法”,即在上隅角往下5米处“再造一个工作面”,形成拐弯的2个工作面,使锐角上隅角变为钝角上隅角,解决了通风涡流问题。同时,在上隅角“抹角”的5米范围内采取用编织袋装矸石充填和湿黄泥封严的办法,消除瓦斯的滞留、积聚,为通风创造条件,实现了瓦斯零超限。

  (陈贤云 张超)

  

  华丰煤矿:自行研制井下温度探测便携式固定装置

  近期,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通防工程部,自行设计研制出一种探测井下工作面温度值的可伸缩便携式固定装置,经投入生产使用后效果良好。

  该矿是斜井大深度开采,由于在井下-1100水平开采,地压大,采掘工作面温度高,井下需用制冷设备进行通风降温,以往测量制冷机输送到工作面的温度值,都是在风筒末端进行测量,由于风筒内有风压风流影响,风筒摇摆不定,造成测量温度探头所探测显示的温度值不准确,影响制冷温度的监测。为精确掌握制冷机输送到工作面的冷风温度,该矿通防工程部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攻关,设计制造出一种可伸缩便携式固定架,把测温探头放在固定架上,固定架稳稳地放进风筒内,从而解决了探测温度不精确的瓶颈。

  该便携式固定装置具有稳定性高,制作简单,携带方便,确保温度探测传感器精准灵敏,提高探测传感器使用寿命等优点。(乔仁国)

  

  下峪口矿:

  供电安全运行13载

  陕煤韩城矿业公司下峪口矿立井变电所推行供电运行安全问责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全过程,截至11月1日,立井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4850天。

  该矿立井变电所负责井下二水平和地面“五大”系统运转的供电任务,为保矿井安全供电,建立了完整的安全考核体系,实行隐患排查、日常巡检安全问责制,把设备的安全运行与职工的绩效工资考核相结合,奖罚分明,使职工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子,提高了职工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杜绝了安全隐患的滋生,实现安全持续发展。(马麦丽)

  

  古城矿井下“反底鼓”技术成功运用

  随着矿井采深已达—1030水平以下,矿压显现越来越明显,逐步出现了巷道顶板下沉 、底板上鼓,以及喷层开裂等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

  为有效解决深部开采支护技术上的难题,近日,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古城矿通过对现场矿压进行观测,及时对相关支护参数进行测算,积极总结、探索,成功运用了专门针对矿井大采深的“反底鼓”技术,有效抑制了巷道收敛变形现象的发生,使矿井的关键部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安全岛”。

  在施工过程中,该矿采用了二次复合支护技术,一次支护为锚网索喷支护,二次支护为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其中砌碹采用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柱+柱”网状布置,而在凌空跨度较大的四岔门交叉点处,则采用底拱穹顶的结构方式,使四面底拱相贯于底拱穹顶,并在穹顶上用一组X状的大主梁压住,从而在结构上保证了支护强度的有效性,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和承载能力,使矿井这1000米井下的“加强型”永久性工程不再受到矿压的威胁、破坏。 (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