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代广
金秋十月,正是茱萸丰收季节,在美丽的豫西南八百里伏牛山上,千万株山茱萸在层峦叠嶂中露出点点艳红,醉了秋林,也醉了村民们的心。
近些年来,地处医圣张仲景故里的河南省西峡县有20万农民靠种植山茱萸,年收入翻几番,走上了小康之路。
一封山区农民的感谢信
2010年年底,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收到了一封署名为潘茂章的山区农民的来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宛西制药董事长及全体职工的感谢。
宛西制药是一家大型现代化中药制药企业,拥有“月月舒”、“仲景”两大中国驰名商标,生产以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月月舒牌痛经宝颗粒为主导的系列中成药,是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基地。
潘茂章在信中说,近年来,自己通过种植山茱萸药材,不仅供养两个孩子念书,还新起了两层楼房,山茱萸真是个好东西,可给咱们农民造福了,以后会继续好好种药,种好药。
潘茂章的这封感谢信,让孙耀志看到了农民的质朴和淳厚,也让他看到了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药材种植模式给农民带来的收益。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宛西制药从1998年开始,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专门成立了南阳张仲景中药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西峡县伏牛山腹地的陈阳、寨根、二郎坪、太平镇、米坪等5个乡镇建立了20万亩山茱萸生产基地。
公司通过基地,为农民无偿提供种子和有机化肥及农药,对农民进行种植现代药材的培训和辅导,同时与农户签订为期30年的收购协议。
南阳张仲景中药材公司部门经理张延军,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通过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民不仅可以无偿得到优良的树种,还可以接受到每年4次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已由过去那种自发散乱的种植状态,转变为比较科学规范的生产过程,农户的积极性提高,连以前的荒山也被改造成了经济林。公司按照收购合同,对每户发放山茱萸种植产量登记卡,丰年不降价,欠收的年份以保护价收购,解除了药农的后顾之忧。”
据不完全统计,十几年来,为宛西制药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民达到20多万人,超过了当地农业人口的一半,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生产高效、生活富裕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开发之路。
工农联动 实现共赢
目前,西峡县山茱萸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还通过了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山茱萸已然成为山区农民的实实在在的“摇钱树”。
经过不断地创造、创新发展,宛西制药已形成了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健康食品、中药养生联动发展的“健康产业链”。2010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8亿元、利税3亿元,已成为市场领导品牌,走出了一条以中药农药业基础,中药工业为核心,中药商业为龙头,多业并举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