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三十载情酿 今朝醉都江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迎原四川林业学校81届校友毕业30周年庆

  □ 本报记者 高凡

  

  10月21日至23日,成都都江堰,四川林业学校(现为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迎来了30年前近300位的“老校友”——“81届林业专业81、82、83、84班和采运机械化专业12、13、14班”全体同学的集体回归。

  普通平凡的周末,因为这些元素的加入让这平常的日子变得无比生动而喜悦,也让现代感十足的校园多了几分时光穿越的气氛。

  

  年龄“错层” 情谊“跃层”

  

  30年前的四川林业学校,如今已经“变更”为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这样的“升格”却令他们这一届人甚是不爽,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四川林业学校是一所具有48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培育了无数优秀学子,至今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四川林业战线上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其他领域也不乏杰出人才。如此辉煌的历史,随着“升格” 更名而不复存在,有一种难以承受的惋惜。

  前不久,记者专程前往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采访了陈家德、刘泽安、梁英明、代玉波等这次同学会的组织者。他们告诉记者,当年的学校的规模不算大,只有林业和采运机械化两个专业,学生人数也远不及现在,一个班也就是四十来人。“但我们也有很‘骄傲’的一点,那就是几乎每个班的同学年龄差别都比较大,小的十三、四岁的,年长的有快满30岁的,尽管如此,我们的同学感情依然跨越了‘代沟’,亲密无间,真挚单纯。”

  回想起往事,记忆中的片段在刘泽安的眼前一幕幕闪现,“陈运严的年龄小,被我们这些‘大人’看作是‘小兄弟’,生活中常常照顾他。刚开始他还不愿意和我们接近,没过多久就‘打成一片’啦,大事小事他都会主动找我们商量。”

  年龄“错层”这一时代特色,不仅让同学间的感情变得如家人般亲切,也让整个班级显得青春而不失智慧,活跃却不乏稳重。刘泽安说,恰是年龄“错层”成就了同学间的情谊“跃层”。

  梁英明说,经历了大地震和灾后重建,如今的校园焕然一新,但当同昔日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望曾经的青春岁月和奋斗经历,忧如一张张照片,一幕幕电影,至今还历历在目。“我们仿佛看见同学们在教室里埋头苦学、在操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 虽然,过往已成回忆,但它再次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往昔同学友情的温馨和甜美”。

  据他们介绍,此次同学会内容丰富,包括师生“纪念毕业三十年”主题座谈会、感谢师恩、晚宴等内容。

  

  走过历史 分享人生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毕业都30年了。”已经满头银发的王正田得知大家自发组织30年庆同学会后,禁不住一阵感慨。“回首30年的风雨人生,时间在走,我们也在不断发展啊。”一旁的卢艳一边安慰他,一边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由王正田担任班主任的“81届林业81班”,可以算作历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在党政机关、林业系统、新闻单位还是下海经商,都有卓尔不群的表现,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蒲波、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副院长陈家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81届的优秀人才可谓层出不穷,采运机械化专业12班的欧阳晓玲早已成为了知名企业家。作为四川农业产业化的一面旗帜,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她的果园并与她进行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

  “和现在的‘70后’‘80后’相比,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也许不够缤纷,但绝对精彩。”卢艳说。

  

  时空穿梭 聚散是缘

  

  1981年,川渝没分家,不少同学被分配到了如今属于重庆的涪陵、开县、江津等地。

  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空间的错位,并没有隔断同学的情谊。记者从会议组织者的叙述中了解到,远在渝地的同学,对参加本次聚会的热情空前高涨,表达了对30年后再聚首的充分期待,纷纷提前做好了出行的安排和准备。

  “纪念毕业三十年”主题座谈会是这次同学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们向老师汇报成绩的重要时刻。“师恩难忘,恩重如山,向老师感恩将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刘泽安、梁英明不约而同的向记者说,本次活动将力争把所有的授业老师邀请到,带着各自收获的人生财富回到学校,老师才是同学们过去和现在的最好见证者。

  对此,王正田说,作为老师,最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出成绩,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每个人都很出色,这就是他们送给我的最好礼物。”

  这次同学会将持续3天,随后又将各自踏上归途。“岁月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给我们带来了睿智和超然;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却给我们带来了沉稳和老练。同学的情谊如同一杯陈年老酒,愈久愈香甜;如同一首包含深情的歌,悠远而长绵。这是一段割不断的情,这是一份注定的缘。”欧阳晓玲对30年同学会如是说。

  同学会很常见,30年的却不多。30年前,他们共同经历了怎样的求学生涯?30年间,他们各自演绎了怎样的人生故事?30年后,是什么让他们再次在此相聚,又将有怎样的未来预期?

  这一切,都将会在这次同学会上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