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民间借贷同时催债,令温州中小民企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老板“跑路潮”愈演愈烈,当地政府急派工作组进驻银行,要求“不抽资、不压贷”,试图为企业争取喘息时间。
日前,温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分析了当前企业、金融、民间借贷等方面的问题,并通报了经济金融“维稳”和民间金融规范措施。
高息吞噬企业利润
温州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当地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持续上扬,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资中介机构出借年利率高达39%,意味着民间借贷月息在3分到4分之间。
“如果利率超过这个水平的话,处于夹缝中的制造业仅存的利润就会消失,企业也很难运营。”中国首家私人钱庄主人、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对记者表示。
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还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在1100亿元上下,占民间资本总量(超过6000亿元)1/6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
这些钱流向了何处?据当地政府的统计,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民间借贷规模为380多亿元,占35%;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的为220亿元,占20%;一般社会主体(个人为主)借给民间中介的借贷资金余额220亿元,占20%;民间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于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等短期周转的为220亿元,占20%;剩余5%即60亿元为其他投资、投机及不明用途等。
经济基本面恶化
温州民间金融发达并非一日,如今出现众多企业被民间借贷压垮,意味着企业经营状况乃至地方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温州市经信委9月底对855家重点监测企业订单情况调查显示,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与人民币升值影响,21.6%的企业主动减少长单或推掉部分订单。
企业利润也随之滑坡。1~7月,温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增幅不断回落。其中,小型企业回落最为明显,利润同比仅增长6.9%,较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利润增幅比销售产值增幅低了7.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扩大了3.4和0.9个百分点,表明“增产不增收”情况加剧。
融资成本上升、难度加大的原因是,商业银行贷款紧缩同民间高利贷的“双叠加压力”。
于是,许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绷紧乃至倒闭;而一家企业的倒闭又会波及一批关联企业资金链绷紧;大量企业倒闭又将风险传导到商业银行体系。在温州发达的“块状经济”里,一旦爆发连锁反应,后果将十分可怕。
政府“维稳”
还有一种令人担心的连锁反应是倒闭潮或“跑路潮”所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据法院部门统计,截至8月底,温州市累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同比增长25.73%,比一季度高出8.7个百分点;涉案金额50多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额达10.7亿,是1月份的2.69倍。
据公安经侦部门统计,1~8月份温州市公安部门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资案件17起,案件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额5.5亿多元;其中8月份发生了3起,涉案金额7339万元。1~8月份,温州市民间借贷因担保、纠纷引发的违法案件共71件,同比上升16.39%。
为此,温州市政府出台紧急措施,大力“维稳”。
新闻发布会披露,当地政府下一步将组织调查组进驻全市银行县级以上支行,市政府组织25个调查组,每组由一位副县处级干部带队,进驻25个市级银行业机构。
调查组将协助银行业机构做好银企融资对接,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不压贷;协助银行业机构了解贷款企业情况,防止中小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情况。
(摘自《东南网》文/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