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也逐渐增大。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时刻存在,风险系数也不断增加……

  □ 姜 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也逐渐增大。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时刻存在,风险系数也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提升企业的安全系数,笔者拟就此进行分析以提出一些建议。

  

  一、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进行的,环境中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企业的经营发展也因此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在其财务风险环境因素中包括: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等,而这些环境的变化是企业难以预料的掌握的,这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要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监督机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前在许多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形成这样一套监督管理机制,即使有些企业建立了这样的监督机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不同时期或阶段,企业所采取的发展战略以及股利政策也是不同,在分配方式的选择上也就会对投资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企业整体状况和企业声誉以及未来发展前途等判断上,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的融资以及后期的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只要存在经济活动,也就伴随着财务风险。但是,当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市场的变化信息掌握不及时,同时也缺乏必备的财务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是管理好企业的生产和备用资金,企业就处于一个稳定的、安全的发展环境之中,实际上却把企业推向了财务风险之中。  

  企业内部审计技术较低。在当代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成本以及审计风险有着使之保持均衡状态的观点,也因此允许审计程序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促使审计人员须达到审计效率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往往把审计的关注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并抽取部分业务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与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也就带来一定审计风险,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了企业财务风险系数。

  

  二、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财务风险的系数,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并在后期工作中加强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审计工作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开展,保障审计质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加强监督力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够只顾经济问题,而要针对重大案件审计难度,加大对焦点问题的审计,敢于揭露权力问题。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就必须切实重视和监督对于审计出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特别是权力人的处理问题。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企业财务风险存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一定的财务预警体制和系统,造成了财务管理的不明朗,资金流动管理的模糊。应在其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制定一定的量化指标,并分析和评价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考察其财务治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以及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   

  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树立其风险防范意识,在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掌握市场信息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避免当风险突然降临时企业茫然无措,进而导致无法弥补的损失。因而,企业须认真分析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因素和信息,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应对充满变化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投资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在进行投资的同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制定出科学的投资计划,以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和收益率。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应不断地研究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及时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审计人员有法可依,以更好地降低审计的风险,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