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37岁“老农”网上卖农产品 今年预计销售额达80万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记者见到陈伟强的时候,看见夫妇二人正在不停地催促8名员工装货,因为上海某菜市场一客商在网上催着要100公斤鲜菱角。“这两天气温突然下降,成熟的菱角烂得快,不赶紧采摘就会造成很大损失。”37岁的陈伟强是金荷农庄负责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是一名网络高手,他种植的农产品基本上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去年,他通过网络销售了46万元的农产品。

  

  农产品网上销售

  

  去年,陈伟强在村里承包了680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莲蓬和菱角。其中莲子种了165亩,菱角35亩。为此,他还特意开了个农庄,名为“金荷农庄”,并雇了8名员工。

  “现在,莲蓬隔一天摘一次,每次可摘三四千个,菱角一次可摘150公斤左右。”陈伟强说,前段时间,他每天至少要摘400公斤菱角,莲蓬则一天要摘两三万个。

  “这么多的数量,却从没为销路发过愁。”说起销路,陈伟强显得挺自信。他说,种的菱角和莲蓬都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零售的很少。

  陈伟强说,他是义乌农民信箱的会员,平时一有农产品成熟就往农民信箱发,久而久之就有了一批稳定的外地采购商,然后他把这些客商成立了一个QQ群,只要客商需要他的农产品都会及时和他联系。

  目前,陈伟强采摘的莲蓬主要销往江苏无锡的一家莲子收购公司,该公司要他每天发送1000个莲蓬;菱角则主要销往上海,有顾客给他下了每天100公斤的单子。“虽然这段时间菱角和莲蓬的产量较前段时间有所下降,但价格还是不错的。”陈伟强说。

  

  “老农”是个电脑迷

  

  陈伟强说,他初中毕业就开始种田,现在也称得上是一名“老农”了。说起上网销售农产品的事,陈伟强说这是政府帮了他的忙。

  2005年,廿三里街道推出免费为农民培训电脑技术的培训班,他和村里的另外两名市场经营户参加了首期培训。“参加培训的多为市场经营户,种田的农民很少。”为了学电脑,陈伟强每晚都要骑自行车到廿三里镇中接受4个小时的电脑技术操作训练,3个月后,他成了村里唯一拥有电脑技术培训结业证的农民。

  当年,陈伟强除了种地,还养了500多只山羊,苦于山羊销路不好,他想到了网络销售。于是,他花4950元钱买回一台电脑,尝试网上销售。没想到萧山一个客户很快向他发来订单,以高出义乌本地价2元的售价要了他养的500多只山羊。

  掘到这第一桶金后,他开始真正迷上了网络,养成了每天都要上网的习惯。后来,经人介绍,他成了义乌农民信箱的会员,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就更宽了。

  由于农产品好销,陈伟强租种的土地就越来越多,去年承包的土地达到680亩。今年虽没有继续扩租,但种植的农产品却变得更丰富了,今年他种植的西瓜、蔬菜就有80亩,“今年种植的品种比去年多,产量也普遍比往年高,估计今年的销售额不会少于80万元。”

  (摘自《浙中新报》王志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