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稻盛和夫传“道”中国企业家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势压韦尔奇

  一位近80岁的日本老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凉爽的秋日周末,在广州掀起一股热潮。2000多位中日企业界代表如朝圣般聆听了这位被誉为“经营之圣”的长者的演讲。

  稻盛和夫,日本著名企业家,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京瓷公司、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活法》等一系列书籍的作者。

  □ 王珍  

  

  不久前,号称“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也曾到广州与企业家对话。一位参加了这两次活动的企业界人士坦言,稻盛和夫的“势头”显然盖过了韦尔奇。他说:“韦尔奇讲的是‘术’,稻盛和夫讲的是‘道’。”

  那么,中国企业家到底想向稻盛和夫问什么道、取什么经呢?

  

  企业家也追“星”

  

  9月25日晚在广州举行的“中日文化交流暨恳亲会”上,一些企业家全程高举着iPad,希望录下稻盛和夫演讲和交流的全过程。这种近乎狂热的“追星行为”,和年轻的粉丝们追逐影视歌明星颇为相似。

  记者在现场询问了多位与会的企业家,概括而言,这些企业家的目标非常明确:

  首先,他们希望重新明确企业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盲目追求速度的心态已带来了公众信任危机的恶果,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高铁追尾事件等的发生,社会上充斥着无序与浮躁。企业界也渴望正本清源,稻盛和夫强调“敬天爱人”,企业要有道德良知,努力使社会变得更好,适逢其时,得到广泛认同。

  其次,他们希望改善管理员工的方式。企业家们坦陈,随着员工的自我意识觉醒,老板们越来越发现,自己不懂得怎么管理员工。而稻盛哲学的基本信条就是尊重人性,稻盛和夫在困境中坚持不裁员的做法,也使得他获得公众的尊敬。

  第三是企业家希望找到自我修炼的途径。一位软件企业的高管直陈,以前学西方各种管理方法都是“术”,说到底都是想偷懒,希望引进某个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而稻盛和夫讲的才是“道”——企业家需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坚持修炼、每日精进,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某企业的总经理反省说,中国企业家往往把自己放大了,自认为是企业的主宰。稻盛所言“敬天”,就是对自然环境、人与事物要尊敬。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一旦创办就不只是属于企业家本人。企业家只是这个生命体的一部分,阶段性地履行经营的使命,所以企业家要学会“敬畏”。只有敬畏,才不会“偷懒”,才会“爱人”。

  

  稻盛和夫的“致诚”

  

  稻盛和夫之道为“大道至简”,追随者众。稻盛哲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他在9月25日傍晚记者会后给“粉丝”们在《活法》一书的扉页上所题的、除落款之外便是“致诚”二字。而他在记者会上,回答问题所体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对世事万物的诚意。

  因为致诚,所以不回避困难。当被问及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当下的经营困境时,这位精神矍铄、脸色红润的老人说:克服困难,没有捷径,唯有不懈努力、直面问题,才能解决困难。“我强调一点,在认为不行的时候,才是真正工作的开始,所以中小企业要有不畏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因为致诚,所以尊重事实。有记者问,中国的发力点有从制造业向金融服务业转移的苗头,您怎么看?稻盛回答说,欧美过去制造业也很强大,通过金融业维持现在的发展。中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不能简单模仿欧美模式,不宜将重心过早转向金融业。日本过去也重视制造,但20年前产生经济泡沫,不动产价格暴涨,之后不动产和股市价格暴跌,陷入20年经济低迷期,至今无法摆脱。中国有很好的手工业传统,而且有13亿人口,因此应继续致力于制造。

  因为致诚,所以坚守自律。他说,许多成功人士,会陶醉于过去,一旦富有,家庭变得糟糕,不仅中国,世界各地也有这种情况。“人是会变的,如何自律非常重要。这好比打理庭院,需不断施肥、除草。我日日反省,呵护美丽心灵,哪怕有一点点杂草也要及时除掉。”

  一位企业家说:“稻盛哲学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是经过稻盛先生50多年经营实践证明的。”他也坦承,“知易行难”,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如果当全行业都奉行潜规则时,你不随波逐流,必然会牺牲短期的利益,这时就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去“维护良知”,坚持原则需要靠“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