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界 : 乔布斯留给中国企业家诸多精神财富
□本组稿件采写 郭宇靖 张舵 毛磊
美国东部时间10月5日晚,享年56岁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逝世。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推出AppleⅡ台式电脑开始,乔布斯事业征途上的每一步都和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在起家的PC行业,还是在当年被苹果驱逐出门后创办NeXT公司在软件市场开创出一片天地,抑或是创办动画公司Pixar并推出了《玩具总动员》等脍炙人口的电影,直至近两年令其声誉达至顶峰的iPhone和iPad等产品,乔布斯在所涉足领域都给世人留下了印象深刻的颠覆性创新。
“因为有他,枯燥的世界有了鲜活。”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家应从乔布斯传奇的一生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推动中国创新奇迹的诞生。
A焦点关注 中国企业家悼念乔布斯 “创新”成关键词
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苹果旗舰店,从6日清晨开始已经有苹果粉丝陆续来到这里献花纪念乔布斯。一位年轻的女孩将几支雪白的菊花整齐地摆放在苹果店外,同时在菊花的枝干下还摆上了乔布斯经典的身着高领黑色毛衣和左手抚摸胡须的照片。
“他的一生最好地体现了IT行业创新的灵魂”。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是全球IT行业共同的价值观,在IT业除创新精神外没有什么可以令人值得过多崇拜,而在创新方面几乎没有人比乔布斯做得更好。
不久前还在质疑新款iPhone4S发布的人们,如今都在为乔布斯的辞世感到悲痛和惋惜。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个人、一个公司CEO的去世,更多人则是为他的精神所感动鼓舞。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其认证过的微博账户中说:“乔帮主一路走好,你的产品改变了世界,你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
在李开复眼里,乔布斯在创新方面特别值得称道的一个地方在于,他总是能够看清楚行业发展的潮流,“在正确的时间看到产业代世转换所蕴含的一些机会,从而把握机会并改变世界。”比如,他看到IT业软硬件结合的发展趋势;比如在别人还不敢使用触摸屏等新技术时,乔布斯都率先尝试,并由此引领潮流。
“目前在中国不缺少创新热情和创业者,而且中国IT产业的市场潜力、市场规模并不比美国差。正是有了乔布斯这样的榜样,可以让大家在创新方面保持一点敬畏。”方兴东认为,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网民人数远超美国,从而给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土壤。但是对中国的创业者来说,有时显得过于功利和浮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的发展。
根据苹果公司财报显示,新兴亚洲市场的移动设备及应用销售额呈井喷式增长,中国已成为全球互联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苹果全球市场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中国,已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兴国家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中国诞生了如百度、新浪、搜狐等许多优秀的企业,但相比苹果、谷歌这样的公司,他们在国际市场上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不仅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创业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具有全球化的雄心。
B精彩回顾 解码乔布斯的“创新DNA”
从十几年前濒临破产的“烂苹果”,到今天的美国市值最高、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乔布斯重新执掌的苹果公司变化让人惊叹。乔布斯成为了苹果公司的灵魂,乃至IT行业的精神偶像。
近年来,解码乔布斯的“创新DNA”在美国颇为热门,已有多部专著出版,比如《深入史蒂夫大脑》等。
乔布斯被认为具有敢于承担大风险的勇气。他不仅是硅谷“车库创业”的代表之一,也有遭受挫折后多次再创新业的经历。与一些公司创始人总是走不出过去不同,乔布斯不怕否定和超越自我,勇于进行新的尝试。
比如,在1985年因经营理念分歧暂别苹果后,乔布斯执掌“PIXAR”动画电影公司,率先以数码技术改造动画片制作,推出《玩具总动员》等卖座动画片,甚至击败了动画业的“老大”迪士尼。而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他果断率领公司将重点由传统的电脑转向音乐播放器等消费电子产品,给公司新生,在ipod等大获成功后也没有“小富即安”,而是一方面不断通过研发对现有产品更新换代,一面大胆进军手机、平板电脑等看似没有多少空间的新领域。
乔布斯的“敢”建立在非凡洞察力之上。他善于超前发掘消费者的“潜意识”需求,有人说他的想法经常领先其他人好几年。
正因如此,乔布斯看到了一个趋势,利用更小巧的装置来代替个人电脑完成上网等任务,技术上已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小巧”和“个性”也有迫切需求。看准了这一需求,乔布斯才敢于让公司在传统的电脑之外,先后推出ipod音乐播放器、iphone手机,乃至ipad平板电脑等多款小巧时尚的产品,进而领导公司转型。
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普遍印象是,看起来、摸起来、用起来都很舒服,这些虽然并非跨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却能够让用户在视觉、触觉以及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都获得愉悦,可谓功夫做到了家。然而乔布斯的成功秘诀不仅限于此。
让用户群产生一种归属感,使消费者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属于某类特别的群体,这才是苹果的独到之处。消费者往往从心底将自己与苹果产品联系在一起,和苹果公司描绘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与此同时,乔布斯还是一个著名“完美主义者”。在具体的创新实践中,他率领的苹果团队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反复修改。与其他企业在产品上堆砌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同,苹果产品在设计方面尽可能简化,以方便用户使用。
“完美主义者”乔布斯不只关注技术,而是对艺术设计、建筑等都颇有兴趣。甲骨文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利森曾评价说,乔布斯“拥有工程师的头脑和艺术家的心灵”。乔布斯今年3月在发布ipad2时称,技术与其他因素的结合是苹果的独到之处,只有当技术与艺术、人文联姻,才能产生“让心灵欢歌”的结果。这番言论凸显出他在创新理念方面的高格调。
C成功感言 乔布斯语录: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在于创新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如果你处于一个日渐萎缩的行业,那么赶紧在自己变得跟不上时代之前抽身而出,去换个工作或者转换行业。不要拖延,立刻开始创新!
成为卓越的代名词
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你后面。高标准严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变得卓越并不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
欲成就伟业 先热爱事业
如果你还没能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继续寻找,不要放弃。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我把这段话浓缩为:“做我所爱”。去寻找一个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让你感觉充实的事业。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充实。这不仅对你的健康和寿命有益处,而且即使在你处于困境的时候你也会感觉良好。在每周一的早上,你能不能利索地爬起来并且对工作日充满期待?如果不能,那么你得重新去寻找。你会感觉得到你是不是真的找到了。
愿意把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十几年来,世界各地的书店里涌现出海量的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这些人物包括苏格拉底、达芬奇、哥白尼、达尔文以及爱因斯坦成为人们灵感的灯塔,而苏格拉底排在第一位。西塞罗评价苏格拉底说:“他把哲学从高山仰止高高在上的学科变得与人休戚相关。”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你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吧,这不是关于苏格拉底,这是关于你自己,以及关于你如何给你每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真善美。
活出你的精彩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为别人而活?不要犹豫,这是你的生活,你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来决定如何生活,不要被其他人的所作所为所束缚。给自己一个培养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不要害怕,不要担心。过自己选择的生活,做自己的老板!
不要被教条所限,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D特别视角 苹果是创造力之果实
中国创新困境引人深思
国外媒体近日刊文称,过去的几天中,在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去世后,成千上万中国人通过新浪微博发布消息,表达对乔布斯的哀悼之情。然而,也有许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中国无法出现类似乔布斯的人物?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中国或许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在许多人眼中,中国人更善于模仿他人的创意,而不是独立提出创新的理念。对乔布斯的纪念更凸显了这一尴尬的处境。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微博)在新浪微博上表示,中国公司将能取得与苹果同样水平的业绩,但它们的产品尚未达到同样的高度。他表示:“在10年内,可以预计中国公司将拥有与苹果类似的市值和业务模式,但很难实现类似苹果的创新。”
李开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学校过多地强调死记硬背,并不鼓励思考。他表示:“这并不是由于中国人不够聪明,也不是中国人没有潜力。看看雅虎的杨致远和YouTube的陈仕俊。”杨致远和陈仕俊均出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并在年轻时就移居美国。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也发布微博称,在中国的学校,“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特立独行的学生棱角磨掉”。
有关纪念乔布斯的最重要文章之一来自学者吴家祥。他表示:“如果说苹果是树上结出的果实,那么这棵树的树干就是自由的思想和创造力。”
“乔布斯到中国不一定会赢”。只要环境不能为创造人才提供更多支持,那些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就会成为“思维异端”,受到无形的排挤和否定。
中国不缺乏乔布斯这样的另类创造型天才,而缺乏善待天才、赏识创造型人才的制度和环境。尤其是缺乏对创新者宽容、谅解、赏识和免责的制度性保障。
苹果原CEO史蒂夫·乔布斯去了,他的物质财富是辉煌的,但我更膜拜他的精神财富:癫狂创新。从这些话语中可以读懂他的激越澎湃的创新力量,“使用人类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来进行发明创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近乎癫狂无所顾忌地追求创新与灵感,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百折不挠,冲破束缚,“无法容忍办公室政治和官僚作风”,跨越了技术障碍,使得信息技术在他手里发生了出神入化的变化。苹果公司的产品之所以“创造出便捷、灵动、时尚、好玩的电子智能产品,消费者可用掌中的手机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公司交流,让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播随身走,对人类运用IT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创造灵魂已成为苹果企业的团队灵魂,“苹果公司在福布斯的领导下,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乔布斯成功地将自己的高标准传授给了苹果的每一个员工,这种文化并没有随着乔布斯的离去而消逝”。所以,他的“把抄来的元素,改造的比原来好得多”、“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成果也是创新,追寻一种完美的用户体验也是创新”才能得到更多认同。
环境给了他创新灵感和生命,他让创新环境变得更加包容、挑战。所以奥巴马总统说:“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领袖之一,他拥有非凡的勇气去创造与众不同的事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改变着这个世界,同时,他的卓越天赋也让他成为了这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站在智慧的肩膀上,将科技智慧,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想到了马云的感叹:“乔布斯到中国不一定会赢”,为什么这样说呢?单说乔布斯这种人格狂傲以及极端个性,恐怕任何研究院、研究所以及智能机构,对于这样“不懂规则”、“目中无人”的“技术狂人”,都难以容忍和接受。特别是在官本位思维和圈子文化无所不在的今天,有再多的乔布斯,也会激情丧尽,创造活力受到扼杀。
只要环境不能为创造人才提供更多支持,那些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的创新思维,就会成为“思维异端”,受到无形的排挤和否定。怀才不遇、创造萌芽屡被扼杀,最终导致创新活力不足。这些年来,无论是IT行业,还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实业,山寨产品、贴牌产品层出不穷,总是满足于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搞一些重复性劳动,使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难以攀高。比如眼下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这其中有资金链条的断裂等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意识不够强、创意意识乏力有关。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迈进,需要更多乔布斯式人才横空出世。让我说,中国不缺乏乔布斯这样的另类创造型天才,而缺乏善待天才、赏识创造型人才的制度和环境。尤其是缺乏对创新者宽容、谅解、赏识和免责的制度性保障。
所以,借助“乔布斯事件”,我们更要多从创造环境、制度激励上进行改善、改革、推进。让创造者受到拥戴,让乔布斯式的创新个性得到赏识,让创新改革者受到理解,让“中国的乔布斯”早日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