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制造。”浙商在闯市场、办市场上的众多新理念带给宁夏人很深的触动。
□ 黄晶晶
“准备在酒店旁边的这块空地上,再建一栋20多层的写字楼。”站在自己发轫时盖的宁夏海天大酒店顶楼,宁夏浙商商会理事会会长叶建敏指着酒店边上一块空地介绍着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这位身材高大、年纪40出头的宁夏浙商,老家台州临海,如今名片上印着一长串企业名头。而早在20多年前,从临海老家只身来到银川的叶建敏口袋里只揣着34块5毛钱,从建筑工地上一步步干到现在身价近15亿元。
据钱江晚报报道,在宁夏,像叶建敏这样闯荡创业的浙商人数多达12余万人。来自宁夏招商局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浙商在宁夏总投资已经接近1000亿元,而且近年来仍以每年超过20亿元的速度在不断上升。
浙商开的市场,成银川“南金三角”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制造。”这是宁夏招商局局长王静常说的一句话,浙商在闯市场、办市场上的众多新理念带给宁夏人的触动很深。
在银川如果要购买家具产品,很多市民都会推荐去银川龙盘家具装饰材料市场。这家由台州温岭商人朱福强开办的市场投资超过3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银川最大的家具建材流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接近20亿元,也带动周边不少小市场的兴起,其所在的兴庆区丽景南街,也被当地人称为银川的“南金三角”。
“从采购、支付到物流配送以及售后,都是一条龙服务。”完善的服务链条,更是吸引了内蒙古不少临近地区的客户到市场里购买家具建材产品。而让朱福强更为骄傲的是,他的公司还给当地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他告诉记者,很多他手底下的当地员工和商户,都在公司的帮助下成了市场内创业的小老板,有几个年销售额甚至已经过千万元,因此他目前正在筹建的新市场招商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除了实体市场之外,西部大市场的无限商机更为诱人,在别人还在沿海城市激烈拼杀的时候,不少浙商早已在宁夏抢占了西部市场的先机。
宁夏力成电气集团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公司老板陈庆城是温州乐清人,当柳市低压电气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之时,他的电气公司却在宁夏扎了根,而且迅速抢占了西部众多省份的市场。他说西部广阔市场的商机却鲜有人开拓,是他当年从经销乐清柳市电气产品到自己创办企业的最重要原因。
临海人做的豆制品,成银川的美食
在银川市中心的盛世春天新百大卖场内,市民刘大伯一口气买了10多包各种口味的“厚生记”牌蚕豆、乡螺菜等农产品。刘大伯是“厚生记”产品的忠实粉丝,隔一段时间都会到超市里买,他说不仅味道好吃而且还是清真食品,很符合宁夏人的饮食习惯和要求。
这个名为“厚生记”的当地特产农产品品牌特别受市民欢迎,而这个品牌的创始人正是来自台州的浙商阮世忠。阮世忠的创业经历并不顺利,用他自己的话讲,“苦出身,刚到宁夏时,穷得没饭吃”。1983年,初中都没毕业的阮世忠来到银川“讨生活”,骑过三轮车,做过厨师,造过蜡烛,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最终,宁夏独特的特色农业资源吸引了他,创办的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成了他创业的转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厚生记”不仅在宁夏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蚕豆和乡螺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还带动了当地4万多农户,“一年能给这些农户多增收上万元。”
阮世忠告诉记者,目前“厚生记”成立了上海分公司;去年,公司已经在2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办事处,为“厚生记”走向全国做好了准备。
“塞上江南”农业资源优势明显,但是却缺乏深加工企业,这自然也吸引了更多浙商敏锐的嗅觉。来自临海的俞加通3年前创办了宁夏俞家天人和豆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豆浆、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如今,“天人和”品牌的豆浆、豆腐等产品早已成了银川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站在公司正加班加点扩产修建的新厂区内,俞加通介绍说,投入上亿元的一期扩产和研发中心项目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日加工大豆产能达2万公斤,生产豆制品2.75万公斤,成了西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生产工艺最先进的现代化清真豆制品生产龙头企业。
反哺家乡,想回浙江建个“大本营”
浙商与宁夏经济的互动越来越紧密,如杭州锦江集团与宁夏秦毅集团合作生产镁合金项目,总投资58亿元,已建成投产;浙江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宁夏投资生产“30万吨镁合金一期10万吨项目”总投资达到15亿元……
据宁夏招商局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宁夏经商的浙江人12余万人,涉及的行业分布主要有装备制造、旅游服务、房地产开发、新材料、特色农业、煤化工、商贸建材、物流等行业,围绕这些行业创办的各类公司、企业近6万余家。也涌现了一大批知名浙商,有力助推了宁夏商贸发展与繁荣,很受当地政府和百姓认同。
“闯得出去,也得能走得回来,浙江毕竟是家乡。”参加过前期“天下浙商家乡行”的叶建敏说,在外的浙商回家乡看看,其实很多人都很想投资家乡、反哺家乡。事实上,在外打拼20多年的叶建敏,从6年前开始一直对老家临海白水洋镇上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在叶建敏看来,目前不少宁夏浙商在浙江也都有一定投资,回归是很多人共同考虑的事情。他告诉记者,商会开会时曾经多次讨论过如何回归的问题。
“最近我们开会商量时,提得最多的还是想把企业总部放回杭州。”叶建敏说不少宁夏浙商参加过“天下浙商家乡行”后,觉得杭州的总部经济优势十分明显,在融资、人才、国际化等方面的吸引力十足,很多会员企业都很想一起回杭州建个“大本营”,投资家乡、反哺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