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记者、长三角首席记者 张力农
写在前面
遐尔闻名,一位“腹有谋略,雄兵万千”的江苏纺织工业厅厅长,如今任江苏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的谢明,是一位纺织界的翘楚!这次十三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期间,记者有缘和这位女强人“高峰对话”近距离接触,甚感荣幸。
年富力强的谢明会长是南通如皋人士,原是江苏省纺织工业战线上一位颇有建树的高层领导人,她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凭靠自己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成为一位行业铁腕人物。外表端庄秀丽的谢明,有着睿智过人、沉稳务实的秉性,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钟爱一生的纺织服装事业的同时,也展露出她不凡的才华和工作细心踏实的作风,走市场、下企业、与企业家沟通、把脉方向,从而赢得业界美誉。如今由于工作需要,谢明会长转入行业任职——从办工厂、干工业的领导岗位转入以服务指导为主,工作更为细腻、 “走千家、串万户”,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转型”干行业协会领导,将是谢明另一种精彩。她将领导“江苏纺织服装协会”在结构调整的时代大潮流中不断升级,更加精炼能干,打造成为一个有品质、有创新、诚信第一的自我发展典型。
“市长峰会”
拉开本届服装节的序幕
江苏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告诉记者:江苏国际服装节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今年以“品牌江苏、时尚江苏”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国际服装节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甲子轮回,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如何从大省向品牌强省转型升级实现精彩?如何以服装节平台在展现服装企业风采和实力的同时,加大价值引导的品质提升,跳出从低端向中端和高端等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以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引擎产业链的升级……举办“市长峰会”正是依托以政府重视、决策、支持为最大推手,带领企业家将服装产业迈向高端、实现跨越发展,为完成“十二五”赋予江苏省的历史使命而通力合作并共创辉煌。
原定于9月7日—9日的第十三届江苏国际服装节,由于“市长峰会”的举办而提前一天拉开了序幕。虽然服装节已经结束,但这次“市长峰会”在业界产生的影响力将会持久。
以“常熟服装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市长峰会’”命名,江苏、浙江、安徽、辽宁4省共8位市长在大会发言以及江苏省政府、省工信委、中央及省市行业协会领导和媒体参加。
作为江苏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民生就业、百姓富民的纺织服装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在21世纪“十二五”新的历史时期,江苏纺织服装由传统转向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方向的转型已迫在眉睫。本次“市长峰会”的举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政府这个最大的推手、最源泉的动力,借助服装节平台和新闻力量的魅力来共同探索尽快把江苏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纺织服装强省的良策,可见本届服装节组委会的匠心独具、智慧所在。因此可以这样说,这届服装节的点睛之笔,“市长峰会”是一大亮点,记者将进行长篇浓墨报道。
2010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全国率先实现“万亿级”,其主要产品:呢绒、纱、丝、纺织品、化学纤维、布和服装都名利全国前茅,主营收入占全国总数的1/4,为10400亿元。这是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的硕果。借服装节平台,展示江苏纺织服装区域结构调整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政府,政府是最大抓手。为加快转型升级、为江苏从全面实现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做贡献,“市长峰会”将加大政府的推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技术进步创新为驱动力,进行深层次的探寻。
参加“市长峰会”的8位市长,江苏4位、浙江1位、安徽1位、辽宁2位以及1位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周毅彪致辞:江苏纺织服装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主要大类产品、产量均列全国前三名。“十一五”期间,江苏纺织服装行业受到严峻考验,但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而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江苏纺织服装产业不仅在全国率先迈入万亿产业,而且在“十二五”开局的今年1到7月份延续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态势,无论在总产值及销售和利税等方面都保持较高的增长。但是,作为传统的江苏纺织服装业也正面临着无论是原材料、资金、土地、环保、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和外贸环境变化的巨大压力,考验更为严峻、竞争更为激烈,因此加快转型升级十分迫切。本届服装节 “市长峰会”上,我们特邀省内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强市市长,参加高层交流和论坛,正是因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这一最大的抓手。有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就会加快和顺利。
“八仙过海”纺织服装强市
“市长峰会”高层论坛精彩纷呈
9月6日“市长峰会”的举办,得到全国最大的纺织专业批发市场“常熟服装城”管委会的支持。在“市长峰会”开始前,常熟服装城管委会主任潘云来先生向大会致辞。潘主任是常熟服装城建设和发展的见证人:力争今年实现交易额750亿元,而创办于1985年、并于2007年更名为“中国常熟服装城”。2003年在常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战略驱动下,实施体制调整、资产整合、就地改造,促使常熟服装城驶入腾飞快车道。近9年时间无论在信息化、品牌化、现代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常熟服装城都与时俱进、成绩显著。潘云来主任还信心百倍地说道:常熟服装城将投资15亿元建设文化广场及世界服装中心,在不断的结构调整中腾飞,成就做强做大和引领中国批发市场潮流的宏伟远景将在产业升级中得以实现。
来自于全国闻名的“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江苏常熟市委常委唐晓东的发言更是精彩。论点高、内容实、开启人们对战略思维中“话语权、价值链”这两个提升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关键词和科学理念的思索。他的话题是“构建话语权优势,进军价值链高端”十分精彩而形象,把常熟这个“中国纺织服装生产制造基地”和“中国休闲服装名城”飞速发展的魅力,如一幅美丽画卷展示在人们面前,其辉煌的业绩正是江苏纺织服装璀璨夺目腾飞的缩影——拥有中国名牌9个、中国驰名商标48个、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产业800家,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716亿元、利税总额55亿元,拥有中国最大的批发市场“常熟服装城”、拥有中国防寒服领军企业“波司登”和绿色低碳家纺企业“梦兰”等规模型纺织服装企业、拥有8个如“中国经编名镇梅李”等特色鲜明的国家产业集群和完善的纺织产业链……以科技进步、品牌创新驱动常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由产品的低端制造、贴牌加工向品牌战略、创意、设计、物流管理、销售网络、电子商务等高端环节拓展。常熟纺织服装业在三大方面着力构建话语权优势,全面进军价值链高端:一是标准话语权——重点在面料生产、纺机制造、掌握制定行业标准的主动权;二是时尚话语权——重点在创意、设计上的突破;三是营销话语权——重点探索SPA模式和网络营销现代营销手段……总之,政府决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常熟纺织服装产业不断提升“全面强化价值链高端发展”的全盘布局方向十分明确。显然,常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在进军价值链高端上探寻华丽转身、做大文章、做足发展,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常熟样本”而声誉鹊起。
纺织化纤产业占全市产值1/3的“纺织之都”的吴江市副市长夏晓阳,在“集约高效、创新辉煌”的发言中,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吴江产业体系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从纤维生产、纺织加工、印染整理、服装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有名的“东方丝绸市场”就在吴江盛泽,已形成产、销、供一体化的纺织产业格局,是全国第一大纺织专业市场;二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其丝绸纺织的生产企业已超过8000多家,2010年实现产值1100亿元;三是企业实力显著提升——恒力、盛虹、鹰翔、新民、福华等企业都很有名。而“恒力”是吴江最大的民营企业和江苏最大的制造企业,2010年销售额已超过300亿元;四是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城的吴江市制造产业领先全国。丝被产业主要集中在盛泽。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大规划引导和扶植产业的力度。吴江印染服装产业积极转型,向品牌经营跨越。吴江盛泽纺织新材料的特色产业园将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突破、加大行会服务作用、拓宽市场、完善体制,以保证吴江市纺织产业升级转型不断加快。
金坛市副市长周庆在题为“加快自主创新,强化品牌建设”的讲话中指出:金坛市作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460家服装企业,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8亿元,大多自营出口的产品直接销往国外市场。龙头企业“乘风集团”书写出自1999年起12年自营出口超1亿美元的历史,在全国服装百强企业中名列第8位。目前已形成纺织、印染、成衣、物流、贸易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并不断壮大的金坛纺织服装业,将从两个方面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一是鼓励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服装产业从成本导向性向价格创造性转变、向内需增长、以自主品牌打天下;二是政府以策略引导和资金加以扶持,建设一个自主品牌孵化基地来加大自主品牌培育的力度,以科技、时尚、创意、做强基础来提升产业层次和升级转型。
林武平常委是来自于被授予全国唯一的“国际慢城”称号的高淳县委。他以“量质并举、全面提升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发言题:高淳县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纺织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高淳县纺织服装优势突现在:一是人力资源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上创造的优势;二是崇文重商打造的服务优势;三是产业集聚在配套上形成新的优势。高淳县坚持品质和创新为主导,培育产业龙头和集群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点,全面增强服装企业竞争力;四是用完善产业链为基石,提升纺织服装的质和量。
以上都是来自江苏省纺织服装强市市长的发言经典和关于产业转型的精辟思路。4位市长的见解对于江苏全省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另外,这次“市长峰会”又特邀了浙江省绍兴市、安徽省宿州市及辽宁省兴城市和葫芦岛市4位市长参加并作精彩发言。
以化纤一条龙加印染业非常发达为特点的浙江绍兴县是全国有名的纺织大县,其印染加工总能力占全国行业的1/3。孙君常委以“致力打造三大中心,加快推进集群升级”将绍兴2010年纺织产业产值1538.7亿元的辉煌,总结成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具有的6大比较优势:1、产业规模大,全县纺织工业企业8100多家、职工21万、纺织产业销售利润、税收均占全县工业经济的60%以上;2.、产业链完善,有一整套完整的协作配套产业体系;3、专业市场配套,拥有亚洲最大的专业市场,2010年市场总成交额800亿元;4、技术设备先进、国内外一流;5、人才资源丰富,专业人才4.7万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2万人,中国工程院7位纺织专业院士中6位担任特别顾问;6、产品开发能力强,可以做到3分钟出小样、3天上市场,如此快速运作的效率,更彰显出“绍兴市场加印染业”的独特优势。同时绍兴实现纺织产业四个千亿计划将通过5年不懈努力,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纺织原料、印染服装及家纺面料三大板块的产值和中国轻纺城的成交额都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绍兴县委县政府以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时尚创新“三创”为途径,加速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成就打造“国际纺织制造中心、国际纺织贸易中心、国际纺织创业中心”三大中心的华丽转身;并围绕533占领、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绿色化、服装家纺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纺织强势产业4个千亿计划在政府决策谋略指导下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辉煌。
以纺纱为主的安徽宿州市纺织服装产业尚在发展之中。对于这样一个从农业向工业发展的城市来说,依托棉花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纱织布业,用结构调整带来纺织服装业的“后发优势”和“比价优势”,为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以“有海的地方就有兴城的泳装”广告语蜚声天下。辽宁省兴城市副市长王建华在发言中以“用创新引领兴城泳装产业实现发展”为主题中指出:兴城市是中国泳装名城,经历着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地产地销到走向全球、从无品无名到泳装名城三个阶段的转身,这是兴城泳装发展的史记。兴城泳装从起步开始,就依靠品牌自主化发展起来,又在走国际化道路中不断壮大自己;生产区域集中化而形成的生产低成本、生产稳定性强和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就更加明显;由于用工本地化,5万多人从事泳装业生产,有一支熟练的职工队伍和历练出一批有抱负的本土化优秀企业家群。特色产业成就了兴城的知名度、兴旺了沿海旅游业,发展 “钱”途甚佳。
“我来自于世界比基尼岛的葫芦岛。”这是一位文章出众的政府领导,曾以“打造世界泳装航母”文章出名的辽宁省葫芦岛副市长石文光说道,今年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一次泳装文化节,得到省领导重视,以后每年都将举办。产业是基础,泳装涉及的相关“链”很多,如面料、印染和全面化纤等。“我们的思路以五大要素为基础,政产学研贸一体化。政府是有形之手,是推动力;市场是无形之手,机遇与风险并存。辽宁曾是中国纺织大省,今年7月份我们接待了‘中欧纺织协会’在这里的一次年会。作为海滨城市葫芦岛四大支柱产业当中,唯独一个走市场路线的就是“泳装”,其他都是重工业等,因此要改变泳装产业链必须改变低端状态。若能与产地福建、江苏、浙江面料互动起来,那么泳装产业链定会更加完善和提升。
8位市长的精彩发言必将在业界产生巨大的能量。
“市长峰会”思想与时代同飞
“跨越发展”行会责重于泰山
正如谢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市长峰会”是本届服装节的一大亮点,十分成功。“市长峰会”不仅聚焦了江苏纺织服装强市常熟和吴江在“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展示出“十二五”的超前思维和更上一层楼的决心——由此演绎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常熟市和吴江市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精彩一页,“政府就是最大的推手”这是哲理。有政府的支持、有政府的规划、有政府的重视,正是江苏纺织服装产业一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的提升。
谢明会长还代表行会组织在会上表态:以“抓好纺织就是最大的讲政治”为动力,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贴近企业,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打造出江苏六大优势:一是效益优势;二是品质优势;三是品牌优势;四是时尚优势;五是环境优势;六是效益优势。跨越发展,行业责重于泰山!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市长峰会”思想与时代同飞——以第十三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为平台创导新的理念,以“市长峰会”火炬照亮江苏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只有通过合理的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华丽转身。
透过迷雾看清方向、点拨玄机、指点迷津!以“讲政治”增强责任心,时不我待。江苏纺织服装的发展已迈开新的征程。关键时刻,人们理念也在“洞察风云”中启迪未来。而这个开启点归结到“要学着站在高处”,登高才能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