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卢星宇以24岁掌管“15亿项目”成为微博红人,卢俊卿被从幕后拽到了前台。媒体在这个亿万富翁身上发现了诸多问号。
从老家四川广元起步,到成都搞学术经济初成规模,再到北京与官办协会合作会议,卢俊卿以从政历练打底,广积政商资源。左肩是政,右肩是商,充当政商中介角色,并从中赚取报酬。
他最鲜明的旗帜,是无数与政要名人的合影。他的生意中,“合影”也是重要内容。“合影经济”这个特色词汇,也由此得名。
因女儿成为焦点人物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张王乡金鹤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尽头,一座占地数亩的庄园正在修建。
“卢主席说,工程做好了,奖励我3万。”8月23日,60多岁的农民卢赐明说。
他是卢俊卿的大伯,也是工程负责人。他与卢俊卿的父亲卢赐元是堂兄弟。
20多个工人在忙着赶工。他们听说“卢主席”要在国庆节携全家族40多口人从北京回老家度假。
附近一名老农努努嘴,“他几个叔叔的田都占完了,修这个庄园”。
卢赐明介绍,两层别墅有600多平方米,地下一层车库,可停20多台车。一座圆形水池已完工,工人说这是“钓鱼台”。花园中将建假山、凉亭。
巨大的银杏树有点萎靡不振,正在输植物营养液。树是从数百公里外的成都运进山的。
工人们说,别墅要花200万元,其他不愿多说。这些深山内的乡亲也看了电视,听说“卢主席”最近遇上麻烦。
卢俊卿的“麻烦”,因女儿卢星宇引出。
8月中旬,微博博友发现一个叫卢星宇的24岁女孩,身份是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称正着手在非洲捐资15亿元建100所希望小学。随后,她的“富爸爸”卢俊卿浮出水面。
48岁的卢俊卿拥有无数身份。其中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以下简称世华会)主席吸引了诸多媒体注意。记者调查发现,世华会并未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卢俊卿以与诸多政要名人合影吸引中小企业入会,并收取不菲的会费,被称作“合影经济”。
因这场风波,卢俊卿高度曝光,成为了舆论焦点人物。
广元初试身手
张王乡金鹤村,29年前19岁的卢俊卿考上大学离开时,家里老屋还是村里最破旧的草房。
卢俊卿原名卢吕东。苍溪元坝职中老教师何仕明是卢高中时候的老师,何记得卢口才不错,见人一脸笑,对老师也很尊敬。
何仕明说,卢家人多田少,卢俊卿高中时,家里温饱还成问题。卢俊卿父亲卢赐元教过几年书,他对让孩子读书决心很大,卖小菜攒得零钞供卢俊卿读书。
1981年卢俊卿高考落榜,到张王乡小学做了半年代课教师。后复读,第二年考取绵阳师专。
现任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学院院长的资建民,是卢俊卿当年的中文系老师。他说卢俊卿当时写诗,“人文气息重,成绩也较好”。
1985年,卢俊卿大专毕业,分到旺苍县政府当秘书。这期间认识了时任县物资局会计的李海宁。李的父亲李秀华当时是该县检察院检察长。不久,两人结婚。
时任广元市委副秘书长的汤文元曾是卢的上级,也是邻居。他记得,1990年卢俊卿调入广元市委办公室,任秘书二科副科长。
汤文元说,卢俊卿当时工作很积极,而且很会积攒人脉。他回忆,当时卢妻在旺苍开了火锅店,生意很好。1992年中央党校开了一个为期半年的经济管理培训班,各市推荐一人。“我们觉得卢俊卿家做了生意,他有经济头脑,就推荐他去”。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官员也掀起下海潮。汤文元说,当时广元有100多干部下海,市委办就有4个,卢为其一。
汤介绍,卢俊卿1993年下海,在广元开了一个“金点子”公司,请一些专家帮企业出点子。不过没做出名堂。其间,卢俊卿利用在市委办结识的企业关系,收每家企业几百元,帮他们在日历上印一些广告,然后再到市委市政府各单位推销日历。
汤文元说,卢俊卿当时也涉足“出版”,“主要是收集别人的东西,编一编,很厚”。卢俊卿曾送给汤文元几本书,他记得有《蚂蚁的故事》、《商务礼仪》等。
市委办下海的人后来陆续又回到政府。只有卢俊卿彻底放弃了公职身份。
一名卢的前同事认为,卢俊卿经过秘书工作锻炼,熟稔了官场规则。这些为他后来打通政商关节,包装高端会务,开拓“合影经济”等,埋下了注脚。
入京初期一度受挫
卢俊卿1997年决定将公司迁至北京。
卢在北京闯荡的初期并不顺利。
1997年2月,卢俊卿成立北京慧立达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这是他以自己名字在京注册的唯一公司。该公司2000年10月23日被吊销。今年8月30日,卢说,吊销是因他不喜欢这个名字。
在京最初三年内,卢用家人和朋友的名字,先后注册了天九智业策划公司、天九智通出版信息服务公司、天九智成会议公司、天九智业文化公司等。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天九智业”系又改名为“天九伟业”、“天九儒商”。
卢俊卿说他喜欢“天九”这个名字,寓意“天长地久”。
一名曾在天九智通工作过的人士说,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编撰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名录,业内叫做“大书”。据了解,当时公司员工不少是卢从四川带来的。
“关键在于卢俊卿有人脉,能拿到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通讯录。”该人士说,自己的工作是每天向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100多封信,劝说交三五百块钱即可收入名录。
这名内部人士说,“大书”几乎不对外销售,根据收录人数确定印刷量,再“免费”送给入录人员,利润并不高。
2000年,卢俊卿开始尝试企业家孵化器,并自称“全球首创”。不过这个项目并不成功。今年8月27日,卢俊卿说,到了2001年2月,孵化失败了12个企业,甚至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当时卢一度很沮丧,卖掉了房和车维持企业生存。
多重身份广积人脉
与官办协会合作,卢俊卿组织了诸多颁奖会议,并因此频繁接触高层人士,积累人脉。
一名卢俊卿的前员工介绍,卢在京开拓会务经济,是从《发现》杂志开始。
这份杂志由中国科协主管、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等联办。
2002年,卢俊卿的天九伟业广告公司取得《发现》杂志的广告代理权。卢的身份成为《发现》杂志社社长。
卢同时获得了另外两个头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委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
检索卢俊卿此后操办的各类评选颁奖大会,多不胜数。
2006年,卢操办了中国民营企业产业领袖人物、十大新闻人物、十大领军人物评选,由《发现》杂志社和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承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王文元、国家税务总局时任副局长、商务部司长等名列嘉宾名单。
大会上,卢俊卿为辽宁蚁力神天玺集团董事长王奉友等人颁发“2006中国民营企业领袖人物”奖牌。
“首届中国杰出交通企业管理者大会”举办于2006年底,由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和发现杂志社主办,天九伟业会展服务中心承办。大会通知显示,参会代表需缴纳会费2950元,食宿自理。可获赠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体代表的合影一张。
此时的会议操作模式,与后来世华会的运作模式十分相似。这期间卢俊卿频繁接触高层人士,积累人脉。
2007年以后,天九伟业与《发现》合作终止,卢卸去社长职务。《发现》杂志的资源则依旧被他沿用。《发现》杂志的名誉顾问、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孚凌日后出任了世华会总主席。
(待续)
(摘自《新京报》文/周亦楣 杨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