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总把常青树比作平安,在生活实践中无不想尽百计千方保树叶常青。无独有偶,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埠村煤矿掘进二队也一直在追求这样的平安境界,不过,他们是以“对点”理念造就了一个连续10年无伤亡事故的安全长青队,其故事生动感人。
理念故事之一:
没人看见,也不能创侥幸
“你怎么从皮带上过?”近日一个中班,该队职工李开利下井走到9218皮带道三岔门口处,没走行人过桥而直接从皮带上跨过时,恰巧被该队党支部书记张兴国碰见,当场责问他。
“我以为没人看见。”面对责问,李开利吞吞吐吐解释理由。
“横跨皮带不安全,没人看见也不能违章创侥幸。”张书记表情严肃地说,“区队对过皮带安全要求这么严,你怎么还我行我素?一旦发生问题,你后悔都来不及。”一席话质问得李开利无言以答。
原来,该队针对职工因存有图省劲、怕麻烦、创侥幸的心理,为保证每个人在安全上不犯事、不出事,确定了“没人看见,也不能违章创侥幸”理念,并规定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违章通过井下各地点;凡违章行人除扣罚责任者当班所得安全工资分,还要在现场向本组职工作检查。
“今天,我违反安全规定从皮带上跳过去,很不对。大家要记住我的教训……”没多会儿,李开利在迎头向工友口述起自己的后悔事。
理念故事之二:
不给钱,也得把活干了
走进掘进二队,该队群监网员周兴利在班中严格落实职责,不计个人利益,力主更换耙装机起刺超限钢丝绳的故事,一时成为大家的美谈。
那天早班班前会上,跟班干部尚玉华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时,有意避开谈耙装机问题,最后一句专门强调网员要严格落实职责,实践好安全理念。
周兴利接班来到9214上出口迎头后,先协助组长检查现场安全情况,之后,他来到耙装机处发现载绳起了很多刺,便对尚玉华和组长蔡荣山说:“这绳起刺太多,该换了。”
“算了吧,凑合一班先干着,换完绳就半个班了,硐子还打不打?”同班一职工不满地嚷嚷着。“绳不换万一耙矸时断了,麻烦可就大了。”周兴利态度坚决地反驳,“得换!”
尚玉华仔细看了一下钢丝绳,用试探的口气问:“兴利,我看这绳也问题不大,要不将就干一班?”“就是,绳起刺还没到要断的程度,别没事找事了。”那名持反对意见的职工又插话力挺。
“干啥,你不换我换。”周兴利朝那名职工亮出冷脸子,说完便拿起扳手。
“哟,换绳挺费劲,可不另支工资分。”尚玉华看了一眼正在卸耙装机钢丝绳压板螺丝的周兴利,故意说。
“不给钱,也得把活干了。咱区队的这一理念我不会忘。”周兴利头也不抬地边干边表明己见,“不换绳万一耙装矸石断了绳,不光影响生产,更危及人身安全!”
“呵呵,”尚队长看着周兴利的态度笑着解释,“今中班换绳是必须的,我班前会故意没安排这事,就是看看你落实区队的理念扎实不扎实。”尚队长说完,对那名轻视安全的职工批评道:“安全不能有半点儿戏,得小心再小心才行。”说得那名职工羞愧地低下了头。
很快,耙装机上那条布满“战功”的旧钢丝绳被替换了下来。
该队主战场在地层深处的井巷,生产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影响安全且又需多付出时间和体力的问题。为培养职工主动无偿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头脑,该队提出“不给钱,也得把活干好”的理念,通过导入、认同、内化三个渐进过程,使得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广泛践行。
理念故事之三:秒杀隐患
“这里安全间隙不够,别打迎头,先处理了。”这天,该队上大班的职工李开利来到9218皮带道接完班,正要开钻打迎头,被跟班干部尚玉华大声阻止住。
“怎么了,尚队?”组长叶连学着急了。“按规定应该0.8米宽,这才0.61米,还差19公分。”站在耙装机操作侧的尚玉华拉着尺子亮出证据。原来,尚玉华检查完迎头安全质量,要去外头电话处填写记录,经过耙装机处时,发现宽度不对劲,他用尺子一测量,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早班刚移了机,差这一二十公分不碍事。再说,等处理好了就半个班了,迎头还打不打。”围拢过来看究竟的职工王西忠表示了看法。“不行,安全间隙不够就是隐患,必须‘秒杀’。区队出台的‘秒杀隐患’规定难道忘了吗?”尚玉华的态度没有回旋余地。
一直以来,该队视隐患为事故祸根,要求带班干部和各班组将隐患分析、预控、查处、闭合作为安全管理重点,发现露头隐患即可“秒杀”,还将“秒杀”隐患定位理念。为确保理念化于行,该队制定了开工检查、班中盯梢和交班细管的防治隐患考核办法,并明确规定跟班干部是防治隐患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秒杀”隐患。该故事中提及到的叶连学组一直是矿井叫得响的无隐患班组,这次虽然是因上一班的失误埋下了隐患,但也要承担处理责任。
尚玉华对耙装机前后仔细查看后对叶组长提出要求:安排一人去上出口背葫芦,其余人员打地锚眼、卸卡轨器、断开铁路,准备往上帮靠机。
“巷道规格没有偏差,为什么移机后安全间隙不够?”隐患处理结束,尚玉华拿着尺子量着巷道高宽,又打着矿灯看中线,判定原因是早班移机人员看偏了中线。接着,他欣慰地评价叶连学组的职工:这次处理隐患困难较大,但大家只用了30多分钟,可称得上“秒杀隐患”。
笔者在采访完掘进二队的理念故事后,有幸接触到了队长程志祥,对他理解的“对点理念”颇受启发。他说:“所谓‘对点理念’,就是安全管理的思想道理和想法、办法要对接在职工安全上经常接触到和易出错的点上,从根子上预控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从而保证区队这棵安全树常青常绿。”
(刘连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