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2日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权益投资 制作电影的创新模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如果李菲的“权益投资”模式成功,改变的不仅仅是融资模式,还有“作坊式”的电影生产流程,继而推进的是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步伐!

  □ 孔洁珉

  

  根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的数据,到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收入将达到400亿元人民币,规模仅次于美国。而在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进入百亿元俱乐部。蒸蒸日上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一块诱人的蛋糕。

  然而百亿元票房背后却不乏尴尬:5部国产片只有一部能进入院线放映;上映的100多部中外影片中,26部大片拿走了总票房中的60%左右;投资亏损比例居高不下。目前仍游离于“作坊式”生产的电影行业的确离产业化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就在业界积极探索发展之路,讨论如何“量产冯小刚”之时,深圳世纪领军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菲却以另外一种形式推动了电影行业工业化上的一大步。

  2011年4月25日,李菲携带《大唐玄机图》强势回归电影行业,宣布将与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以下简称“金交所”)合作,以“权益投资”模式筹拍耗资过亿元的大型古装片《大唐玄机图》。“如何回归演艺圈,我思考了整整两年。”喜欢挑战的李菲这次选择的是一个能够打破电影业规则的资本游戏。

  

  资本,先行一步

  

  2008年热映的《集结号》除了让投资方和出品方赚得盆满钵满高票房外,华谊兄弟和招商银行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亮点。因给《集结号》提供了5000万元的无担保授信贷款,招行由此开创了国内银行业无担保贷款影片的先河。

  相比之下,这次李菲推出的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她试图在《大唐玄机图》这部古装片的制作上引入“权益投资”模式。在这部总投资预算1亿元的影片中,将被分割为每份初始价格1万元的1万份“金融资产包”,由项目发起方认购2500万元到4000万元的“份额”之后,其余份额将通过金交所对外发行,并在未来三年的续存期内成为交易所内的交易产品。也就相当于发起方自筹30%的资金,另外70%由公众认购。这就意味着很多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投资电影,并分享电影的票房及衍生品收益。而对于制作方而言,资金的难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出乎意料的是,李菲的这次创新想法却是“无心插柳”。2010年7月李菲受邀参观交易所刚刚成交的第一笔艺术品权益交易资产包——画家杨培江的绘画作品。嗅觉敏锐的李菲立刻联想到了电影产权收益拆分的模式。虽然当时并没有特别理解这一模式,但是她当下就做出判断:相比起艺术品,电影的欣赏门槛更低,普通观众也更加能够判断。随后的一个月中,李菲不断构思这一模式。令她意外的是,一个月后,当她随后带着这一构想找到时任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总裁的建东时,双方只谈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达成了共识”。

  当时迅速打动建东的就是这种可以复制并推广的商业模式。建东在此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有影视生产模式缺乏透明度,因此难以引入民间资本,而李菲的想法则是在传统电影制作团队与普通投资者之间搭建起一座“市场化桥梁”。

  这种“权益投资”模式一旦成功,很多小投资者就可以广泛参与投资电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导演和名演员的局限,改变现在电影的制造流程。”与李菲、建东预想的一样,在第一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大唐玄机图》的新闻发布会上,这种融资模式迅速被业界关注。

  

  “艺术+商业”规避风险

  

  尽管这没有阻断电影期货在中国电影市场的步伐,但却加深了李菲的考虑。中国至今仍没有电影票房的权威发布平台,且电影投资者也还不够成熟。如何成功地“把电影像股票一样卖出去”,李菲必须力求在模式的构建以及风险的防范上做到尽善尽美。

  “权益投资”模式的特点在于和资本结合,将电影的未来赢利和版权的预期赢利打包作为资产标的物。目前其资产包的标的物一共有两部分,一是电影的未来盈利(票房是其中收益大头),二是电影版权的预期盈利(包括版权的买卖、衍生品开发等所有可能产生的收益)。在这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何把握这种预期以及保证预期的实现,成为一个关键。

  对此李菲表示,“我要追求的是艺术的商品性。”一方面,电影本身一定是精品。演员出身的李菲非常强调故事内容,无论是剧情,还是造型服饰都要精心研磨,“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宁可时间拖延,也要打造精品。”另一方面,电影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内容本身,还需商业化的操作。“票房是一方面,此外还包括品牌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等。”

  电影的投资风险的确很大,对于出品方来说,原本由一两家投资机构承担的风险,现在由一万人分担,风险本身已经扁平化。此外由于“权益投资”模式将影视制作环节的各方利益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已大大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风险。

  “我们会制定交易价格的上限并设计一个大概的投资回报率,以保证后续交易方不会因为非理性炒作而陷入大规模亏损。”李菲说,“我们会做到三点:预控票房;所有投资人都在清盘后获得最后的分红;最后分红包括有票房、版权及各种衍生产品的收益,这些完全可以为投资者解忧。”

  对于外界对风险的担忧,无论是李菲还是金交所都已经深思熟虑过。据悉在交易模式的设计中,金交所和发行方将特别设置相应的风险警示与管理环节。一方面向初始投资者提出最佳、中等和最差业绩下的预估收入,以供投资者作为价格评估基础;另一方面在资产包上市流通后,还将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随时发布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