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丁磊:寻找“小而美”的经营项目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熟悉丁磊的人都对他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他是一个实在的商人。这些年来外界一直觉得他“太安静”,理应在互联网领域有更多的规划和更大的动作。

  但是他自己似乎并不这么想,丁磊近年看似天马行空的切入领域背后实则贯穿了他坚定的商业主张:不做“定义”和“流行”的奴隶,专注于寻找那些“小而美”的项目。

  □ 杨琳桦  

  

  丁磊最近对一个名叫“印象派”的业务着迷。这是网易旗下一个默默做了4年的互联网产品: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然后,挑选网易提供的模板,几天后,印有用户照片的杯子、影册、电脑包、时尚抱枕和多彩丝巾等具有设计感的物品被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手里。美国科技公司惠普也向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类似的名叫“喀嚓鱼”的业务,与其采用数码打印不同,“印象派”采用 “银盐冲印”技术。

  4年后的7月19日,丁磊为这一“旧业务”在杭州开起了新闻发布会。自网易第三个研发中心落户杭州之后,这位早期中国互联网英雄人物就皈依在这座城市。

  

  “印象派”网易

  

  与“印象派”这个似乎有点尖细的电子商务项目相比,目前正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电商业务显示出更为开阔的格局。它们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淘宝”为代表的平台派;另一类,则是以“京东商城”或“一号店”为代表的渠道派。

  但在丁磊看来,它们各自存有局限。“我们不希望建立一个为侵犯知识产权推波助澜的项目。”他说。此前,淘宝已在经历“囤积”假货的质疑。而渠道派电商的优势都与三个要素有关,物流、价格、服务。做了10年的当当网,今年一季度纯利润是50万美 元。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现在,许多公司都在不计成本地对此投入。对用户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馈赠,但从行业形态讲,它已经有一个过度竞争的环境。在看到这些风险后,我找不到我可以喜欢的理由。”丁磊拒绝给出有关“印象派”的纯利润等数据,仅表示:“现在薄利多销,我们正在培养用户市场。”

  从很多方面看,他都是一名相当实在的商人。此刻,中国正进入一个“互联网泡沫论”重新抬头的时刻,各种各样的新应用以一波高过一波的估值在中国遍地开花,不过,即使不是现在——在更早的一些时候——这位刚刚40出头的人物就似乎“养老般”游离在外。

  他与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关系良好,段永平师承投资大师巴菲特,后者有一句名言:“待在那些你有优势的领域,不要随便走到别的领域去。”根据网易最新发布的财报:目前,游戏收入比重仍占网易总收入的90%以上,即使在如新搜索形态、微博等业务上有所投入,外人也看不到这家公司有什么大张旗鼓之势。

  

  突围框架局限

  

  这些年,丁磊形同“隐居”。2009年从第九城市手中抢走《魔兽世界》之后,他的最大新闻莫过于“养猪”。在难得与记者沟通的场合,他这样解释:“我经过了太多浮躁时刻。”

  有个记者好不容易捞到一个与之私聊的机会:“网易手头有大量现金,光汇率一年可能就会损失很多钱。为何将其握在手中而没有做一些新产品的投资或布局,或者干脆跑到海外市场去,很多游戏公司都在这么做啊?”

  他反问道:“人家苹果500亿美元的现金都不急着到处投资,我们只有10亿美元,为啥就要急吼吼?”在新业务上,丁磊喜欢做不亏本的生意,比如偶然玩玩飞机票网售业务,进入这个市场没有任何风险。不过,“实在”并不代表这位人物欠缺想法。

  除喜欢探讨知识产权问题外,他倾向于一些科技为民生服务的主张。他认为科技进步最后必须落实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网易印象派”是这一思路下的一个产品。当日,小圆桌会议上众多电子商务项目的讨论中,丁磊只看好“百丽”。这家几乎垄断中国品牌鞋业的公司,最近刚上线了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

  

  【阅读延伸】

  丁磊认为:无论养猪也好,“印象派”也好,都体现了一个能代表他商业主张的共同点,那就是——不想只做一个渠道公司,要抓住产业链上游,控制定价权。哪怕是在网易借以此起家的游戏界,这家公司也以自主研发闻名,自主研发通常意味着某种控制权和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