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拉动内需 应采取多轮驱动之策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周志美

  

  据统计,2011年1至7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420亿元,同比增长25.4%,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但是,较2003年至2010年历史同期值低8.1个百分点,这表明实际投资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出现了放缓。为什么?究其原因,内需市场发展缓慢,甚至是沉疴难愈。所以,要拉动内需,除了在消费需求的“扩大”上继续下功夫外,还应该采取以下驱动之策。

  1、制定灵活政策,培育和提高农民的购买力

  针对农产品市场供过于求,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需要对农村产业结构加大调整力度,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或“中介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从而解决农产品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所带来的农产品流通不畅问题。政府要从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战略高度出发,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并合理集中,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同时政府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降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门槛,为农民进城和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另外,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提高居民收支预期,引导居民消费倾向,增加居民消费需求

  为了使居民的收入预期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层面上,首先,要适时、适当地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使居民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相适应。其次,实现职工收入明朗化、规范化。由于工资性收入比较明朗,非工资性收入变化大,难以有效预见,应将各种补贴、福利等规范入工资。再次,广泛开拓各种就业渠道,尤其是要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居民预期工资收入的增加有一个稳定的载体。要尽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改革即将带来的未来支出改变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收支,从而稳定居民即期消费倾向。

  3、深化消费领域体制改革,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政府必须彻底清理各种抑制消费的政策,调整相关税费,降低居民消费的交易成本,同时抓紧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如尽快出台鼓励个人汽车消费的政策,取消对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的任何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取消对汽车消费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和不合法收费,努力培育汽车市场,促进汽车私人消费增长;降低价格,简化交易手续,进一步加快房地产制度的改革,尽快取消各种不利于住宅消费和流通的制度和政策,加速住宅消费的发展;逐步在城镇职工中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带动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规范消费信息服务的提供和消费行为,扩大居民信息服务消费的比重,促进消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4、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新的消费群体

  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小城镇,重点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时效”。要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不断繁荣和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推动农民到小城镇落户,实行居住地管理的政策。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人员,以及小城镇居民在农村的配偶及子女,都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辖区内人口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逐步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新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5、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积极推广信用消费等现代消费方式

  消费信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越大,消费信贷的作用也越大。通过消费信贷,使潜在需求变为有效需求,不仅可以调节消费品供求总量,而且还可以调节供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不仅可以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而且可以扩大劳动力就业。很多发达国家,信贷消费在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大。据统计,当前国际上的个人信贷性消费已经占人们整个消费的40%左右,有的甚至达60%以上,而我国同一比例不足10%,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消费信贷满足了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应扩大消费信贷的规模和资金来源,增加信贷品种,包括住、行、用以及旅游、文化教育和新的信息消费,都可以进行贷款。特别是针对消费倾向大的中、低收入家庭,可以搞小额贷款,创新信贷产品,刺激消费。在广大农村,也可多推行信用卡借贷消费。同时尽快制定消费信贷法规,使消费信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有利于鼓励、引导消费。

  总之,拉动内需,不仅应对金融危机之良策,也促进我国经济科学发展之上策。我们应该要极力破解制约内需不足的“瓶颈”,制定灵活审慎的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意识,引导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合理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