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断腕的结果有两个:要么浴火重生,要么万劫不复。但对于诺基亚,任何结局都是悲壮的。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市场这次急促裁员正是因为埃洛普的到来,诺基亚(中国)深知埃洛普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提前自行“瘦身”昭示忠心,以尽快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
从8月3日开始,诺基亚(中国)进行大幅裁员,9月5日,执掌过多次裁员行动的诺基亚全球CEO埃洛普访问中国,再次面对这个曾被他视为“救命稻草”,如今却又动荡不安的中国市场时,心中该做何感想?
兵临城下
让诺基亚(中国)意外的是,这场原计划持续十天的裁员行动,竟会像肥皂剧一样,拖沓并遭人诟病。
8月30日,29名员工联名拒绝诺基亚人事部提出的单方面解约协议,并质疑这是“非法”行为。而就在此前一天的8月29日,诺基亚(中国)对外宣称整个裁员行动完全合法化。
与此同时,在埃洛普给全球员工进行战略解读的内部公开邮件中显示:2011年内因战略调整(逐步停止塞班)而失去工作的员工要继续由诺基亚支付工资到2011年底。
这个时间离上次埃洛普访问中国公司仅隔数月。当时埃洛普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到将支持塞班系统到2016年,同时将中国制定为诺基亚最重要的市场和核心研发中心。
两个事实反映了诸多疑问:面对已经明确的高层指示,诺基亚(中国)为何还一意孤行决定裁员?又何以将一次普通的人事变动变了味道?
除此之外,诺基亚(中国)操作整个流程过于“避重就轻”,这也让事件的另一主角埃森哲浮出水面。
埃森哲是一家管理咨询、技术服务和外包机构。与诺基亚从1994年开始合作,2009年10月,埃森哲收购诺基亚专业服务部门,收购后部门负责向手机厂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塞班操作系统的工程和支持服务。
诺基亚人力资源部要求被裁员工作出答复,即同意诺基亚的工作安排,与诺基亚解除劳动合同,并转入埃森哲工作。而对于不愿意转入埃森哲工作的员工,则必须同诺基亚解除劳动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诺基亚一直强调为被裁员工找到新的东家,但却忽视了员工最关心的个人利益问题。埃森哲和诺基亚是两个独立的公司,这也意味着进入埃森哲的员工从此与诺基亚将无任何关系,但两个公司的文化、薪资福利各不相同,员工自然会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
抛开裁员的深层次原因,一次简单的裁员动作,就能让诺基亚遭遇信任危机,埃洛普还如何hold住?
投身微软
从手机终端制造厂商到互联网公司,再到手机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商,诺基亚每一次的战略调整都是巨大而沉重的。
自从埃洛普接任诺基亚CEO后,就一直沉迷于操作系统的更迭中。目前,诺基亚终端共覆盖三个操作系统:与英特尔合作的MeeGo,与微软合作的Windows Phone和自己独守的塞班,是市场上拥有操作系统最多的手机终端厂商之一。
但现在看来,诺基亚在为弃“子”做着准备,塞班时代已然结束。
的确,9月5日,埃洛普就公开表示,诺基亚的首款Windows Phone手机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全球发布。就在前两个月,诺基亚与英特尔合作的首款MeeGo系统手机N9刚刚上市,但唯独没有出现塞班新品的身影。
不过,这显然违背了诺基亚此前公布的战略布局,高端向MeeGo和Windows Phone逐渐过渡,并将其定位成用来驱赶苹果iPhone和谷歌安卓(Android)系统终端,以收复失地。而塞班将逐渐向中低端倾斜。
“诺基亚的业绩年年下滑,如果把钱全投到塞班上,就会在高端智能机上落败,这也意味着失去未来。”《商业价值》主编张鹏认为。
在这之前,诺基亚正是因为MeeGo的市场表现过于低迷而转投微软的怀抱。如果本身背靠安卓系统的三星再获得MeeGo的所有权,无疑会将诺基亚推向绝境。
现在,绝境逢生的唯一机会就是微软。不过,虽然与微软的合作让诺基亚信心倍增,但却让诺基亚几乎倾其所有,包括品牌、移动设备、应用商店和地图等近几年花费最大并且最为核心的业务已全数向微软奉上。
数年布局,诺基亚在操作系统之战上只剩下并不占主动权的微软Windows。
现在的诺基亚究竟是什么身份?终端制造厂商、软件厂商还是应用开发商?事实上,现在的诺基亚已经没有明显的标识,可怕的是,这正是被人遗忘的开始。
(骆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