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市总商会中小超市联合会组织了一场观点激烈的研讨会,会议集中讨论了目前沈阳中小超市经营中的困惑,商会领导集思广益,来帮助这些中小超市经营者弥补经营短板。
▲如何应对进退货难题?
矛盾焦点:很多品牌看我们店小力单,在进货和货品调整方面很不及时,比如提前2个月订了某种产品,但是就是迟迟不供货。再有就是想调整某种货品,也非常不容易,拖得时间非常长。
【解决方案】
1、统一物流是方向
沈阳中小超市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夏爱卿认为可以通过协会的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联合采购,统一物流配送,这样给中小超市就提供了很多便利。整合资源后,可以选择最优秀的生产商、最优质的产品以及合适的时间,争取一站式为会员服务,这样能避免层层加价,提升利润空间,也能让货品保真。
2、运用法律保护权益
沈阳市总商会法律处处长郭恩志认为,很多中小超市老是受“欺负”,除了力量弱小等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实际上,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矛盾不仅在大超市有体现,在中小超市中也是如此,只是矛盾的表现方式不一样。那么,这些中小超市业主就应该通过商会组织来寻求法律咨询和援助,有效提升经营质量,减少经营中所遭遇到的麻烦。
▲便利店如何尽快盈利?
矛盾焦点:我们每天起早贪黑,经营时间很长,但是又感觉不赚钱,钱都在货物上,总是这样,真的不想做下去了。有什么方法能尽快让我们这些小店盈利呢?
【解决方案】
1、比价策略营造“物美价廉”
很多店主不注意营销,都在等客上门,这肯定是不行的,国际化的现代便利店都特别注意店面营销策划,做很多活动来吸引新顾客。为了吸引消费者,很多超市将一些商品以低价甚至贴钱销售,而把从属的、消耗大的商品价格定得高些,然后再以低价诱导消费者购买主要商品之后,继续大批量地购买消耗大的从属性商品和其他商品,从而保证整体利润。这就是一种独特的经营思维,可称为“比价策略”。那些以低价甚至是贴钱出售的商品均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这有助于消费者去对比,进而形成这里“物美价廉”的印象。
2、加强服务提升客单价
便利店虽然以商品陈列来帮助客人主导选购,但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顾客在选购的同时推动他们更多的消费。如果没有专业的服务,是无法影响和改变顾客的消费观的,加强店内服务和介绍,可以有效提升平均客单价。
3、调整品类结构提升毛利率
一般的店主觉得便利店只是为顾客提供一线的需求品,所以在设计品类的结构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一线产品进行主力陈设,但是事实上一线商品的毛利大多偏低。所以,一个标准便利店如果都按照厂家赞助进行陈列,静态毛利最多也做到30%,而每天产生的实际销售的动态毛利也就20%左右,所以盈利自然就少。不过,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这些方法都无法真正做到,所以中小超市应该尽量寻找专业团队,加以指导,便利店将永远是市场上重要的业态。
▲该怎么样增加利润点?
矛盾焦点:我们都不是专业销售出身,不懂得什么销售技巧,也不会运用销售技巧,只能简单地等客上门了。
【解决方案】
1、个性化商品组合
沈阳市供应商商会秘书长杜连升认为,中小超市店主应该学会“个性化商品组合”,这主要是指在商品组合方面做出“特色”,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经营特色。
2、贴心的便民服务
夏爱卿认为,“贴心的便民服务”是中小超市制胜法宝之一,这主要是指在便民服务方面做出“特色”,提升这片社区消费者对超市的忠诚度。
具体来说,本土中小超市可以提供一些代售邮票和信封的服务,还可以开展诸如代交煤气费、水电费、手机充值、手机号码销售、免费自行车打气、代售杂志或报纸、代售书籍、免费微波炉加热食品、提供开水泡面、公交IC卡充值、网上数码冲印、代售计生用品、代售网上充值游戏卡、提供快递服务、信用卡还款、代售演唱会门票、提供中式快餐(接受预订)等等。
他举了一个例子,沈阳某品牌连锁超市,拥有近700家营销网点,便民超市达到了516家,社区覆盖率超过了80%。这家便民超市定位于“服务社区、贴近生活”,门店面积大多在1000平方米以内,一间间超市,会齐市民日常生活用品,“盘居家日用货,卖油盐酱醋菜”。在便民超市里,从公交充值到代收水费、电费、电话费,再到“回收旧报纸”、“一节旧电池换一角钱”的活动及复印传真、微波炉加热,这些创新服务业态,在便民利民的过程中,将人气渐渐变成了“商气”。据来自中小超市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平均每月约有140万人次在此品牌超市缴纳各种费用,从公交卡到水电费,甚至有线电视充值卡,月缴纳金额高达1.2亿元。去年,此超市代收费、代充值等便民服务交易累计就超过980万人次。
(摘自《时代商报》 王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