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 健
李湘平历经的人生和事业中,既有把一个地方炼油企业打造成中国企业500强的业绩,又有罹临车祸战胜伤痛甚至死亡的生命壮歌。仅这“两大奇观”,就足以表明李湘平有着比别人多的财富——那就是对人生和事业深度的感悟与理解!苦与痛对他而言只是一种磨砺;他坚信,以博大的胸襟,鸿鹄之志向迈步生命的历程,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也才能达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的至高境界。——题记
李湘平的事业很成功!十年前一个濒临倒闭的国营地方小炼油厂,在他走马上任后改体制,强管理,增投资,上项目……终于力挽狂澜,不断励精图治后进而裂变式发展,形成了今天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石油化工为纵深,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多重并举的产业格局。在原来年加工原油不到20万吨的基础上,十年时间将产能扩张了20多倍,硬是把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这个典型的地方“小炼油”裂变成为了行业“大化工”,成功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李湘平的为人依然低调、内敛、沉稳,风趣而睿智。长期以来,他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发展企业上了,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直不停地围着企业的改革、管理、经营、发展辛勤工作着。
李湘平是企业家、实干家,同时,他又是思想家。一本长达1006页的《李湘平管理思想文集》将他多年来的企业管理思想荟萃起来,读罢让人受益匪浅。凡是与李湘平接触过的人都会被他强烈地吸引,他的思想品行、雄才韬略、言行举止无一不折射出成功人士的成熟魅力。
9月3日至5日,“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活动在成都召开,记者有幸与李湘平再次见面,在历经长时间的促膝交谈后,使记者能再一次走近李湘平:这个有着特殊人格魅力和独特气质的领袖般人物。
智慧与胆略——
成就显功
地处黄河漫滩区,经济基础十分落后,国家产业政策的种种限制,加上企业规模小,原油加工能力低,产品结构单一,销售半径小,运输不便……这些便是李湘平接手东明石化时的现状。这样的状况如果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扭转的话,东明石化就注定要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
所以到现在,关于东明石化的扭亏与跨越式发展,就如同传奇故事被人津津乐道。这是因为,“东明石化速度”、“东明石化模式”这样的“东明现象”出现,本身就带有巨大的典型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力,因为它破解了这样一个中国经济难题——在没有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面对国家政策限制与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怎样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里,因地制宜,科学性、创新性地发展地方工业,振兴地方经济的课题。
客观来讲,我们不能说有了李湘平才有如今东明石化的辉煌。东明石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经历,首先要归功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东明石化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是李湘平和他带领的团队用卓越的智慧、求实创新,筚路蓝缕,付出辛勤努力的结果。
李湘平的确有胜人一筹的判断力和决策水平。发挥自己在资金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专业特长,以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性格特质,在有关专家们关于企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上的建议和策划下,李湘平毅然制定了以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快速完成企业转型,向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方向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努力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人才技术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实施特色经营。
凭借锲而不舍的气魄,以运筹帷幄般的高超智慧,李湘平一边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一边进行企业的机制和管理创新,并不断创新和突破经营观念。经过破釜沉舟、艰苦卓绝的努力,东明石化跃过了销售收入从20亿元到100亿元嬗变历程,提前完成了“三至五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阶段性规划,不仅顺利实现了属下分公司恒昌化工海外上市的目标,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也见到了成效。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李湘平赢得了企业员工的尊重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企业家”的最高荣誉。能集这么多至高无上荣誉于一身的,在经济不发达的黄河漫滩区仅李湘平一人。李湘平由此登上了他人生中的一个辉煌顶峰!
更让李湘平终身都难以释怀的是: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湘平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当得知李湘平所领导的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成为经济欠发达的黄河漫滩区为数不多的明星企业时,胡锦涛主席亲切地握住李湘平的手,殷切地鼓励他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想当初自己从东明县审计局纪检书记岗位,调任东明石化担任财务科副科长,后又从东明石化集团总会计师的岗位上临危受命,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接手企业的掌舵人,一路风雨,酸甜苦辣,不禁感慨万千。如今被国家主席亲切接见,全部化为了巨大的鼓舞力量,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李湘平肩上感到更多的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苦与痛——
磨砺坚强品质的刀石
2008年5月10日,李湘平在从北京出差返回途中遭遇车祸,身体受到严重创伤,生命危在旦夕。两天后,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随后不久,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东明石化的经营形势急转直下,遭遇到建厂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危机……接踵而至的变故,使李湘平遭遇到了他人生和事业道路上最严峻、最残酷的双重考验,使他身心和身体都备受摧残,甚至到了痛苦和绝望的深渊。
“我经常被一种复杂的焦躁心绪困扰着:工作、生活、未来、康复……一边是伤病痛苦的折磨,一边是对企业所处险境的忧虑,经营形势错综复杂,不利因素居多,而我又出此意外,内困外扰,给我身心备带来了极大的煎熬。”在李湘平所著《我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他对那段不堪回首日子的回忆,“我该怎么办”成为李湘平当时内心深处近乎悲怆而壮烈的呐喊。
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上苍似乎是有意要考验李湘平,在肉体和精神上对李湘平进行着迥异的磨砺。
当然,李湘平自身的性情、智慧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磨炼和提升,这一切的过程达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找到走出逆境的根本途径。
在这个时候,保持心态的从容,难能可贵,尤为必要。苦与痛,焦虑与煎熬,不仅没有击倒李湘平,反而成为磨励他坚强品格的刀石。他认为,是东明石化造就了他,东明石化如同奔腾在他心中的血液,热烈激荡,鲜艳绚丽。东明石化可以没有李湘平,但李湘平绝对不可以没有东明石化。既然现在他的生命暂时不属于死神,那就必须交给他至情至爱的事业。
浴火重生的凤凰重新展翅高飞,打败死神的“铁人”更加斗志昂扬。经过近半年的救治,李湘平终于重返工作岗位。同时,由于李湘平及其班子未雨绸缪,运筹决断,紧紧抓住了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合作的机遇,争取到了大量的“原油代加工”业务,在众多地方炼油企业步履维艰的状况下,置身风暴和困境中的东明石化在金融危机甚是嚣尘的2008年底便走出了困境。
人生价值的重塑——
感恩、忠诚、奉献、进取
李湘平遭遇车祸后,企业员工和社会各界通过病房探视,短信祝福,默默祈祷等方式,将关爱持续传递给了李湘平。“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浓浓真情!”李湘平说,“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心,更是对东明石化近几年发展的认可和褒奖,我逐渐重拾信心,坚定了早日康复归来,与大家同舟共济、再创辉煌的决心”。
在治疗恢复养期间,平时忙得脚不沾地的李湘平得以有时间闲下来静静地思考。与死神的擦肩而过,李湘平对生命的底蕴有了更长久、更深刻的理解。他顿然开悟:人生于天地间,在社会的恩泽下成长;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和价值所在;在有限的生命中,投入无限的热情和智慧,办好企业,造福社会,就是一名企业家对社会最好的感恩、最大的回报。
李湘平说,他感恩这个时代!是时代给予他机遇和舞台,成就着他的梦想和价值。他还要感恩各界组织、社会人士和企业员工!长期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对东明石化十分关心和支持;企业锻造出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团队和坚强团结的员工队伍,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历练中培育出自强超越的企业精神,使东明石化得以有今天。他甚至感恩于苦难,苦难使他成熟、坚强,使他获得经验和教训,也使他学会了思考和沉静,感恩于苦难,就是为未来增添幸福的雨露、收获的砝码……
重返工作岗位的李湘平,显然有了更远的目光,更强的动力,更高的激情。他又开始带领东明石化人迈出了第二次创业的艰难步伐——以子公司恒昌化工上市筹集的资金为资本金,以建设120万吨/年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再造一个同等规模的东明石化,再一次向人生和事业的新高度发起挑战!
目标是远大的,然而道路却是曲折漫长的,其间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应该说,项目建设本身没多大困难,关键的是要解决项目配套的原料来源和物流系统,这也是制约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原料来源不能解决,物流系统的建设不能完成,建好的装置就要陷于无原料,或者有原料而运不进来的困局。“找米下锅”或“无米之炊”局面一旦出现,东明石化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对此,有人在怀疑,有人在担心,甚至有人已经在等着看李湘平的下场。
作为在逆境中成长的强者,李湘平是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伟丈夫。压力越大,毅力越坚,李湘平已经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他把出路瞄准了和国内行业大企业的深度合作上。
囿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的差别,地方炼油企业与国企石化巨头之间似乎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人并不看好这次的合作。李湘平却坚信,靠着多年来忠实诚信的品质,东明石化与国内行业知名大企业结下了非常信任和深厚的感情,推动双方深层次合作,实现双赢乃至多赢是谋求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
抱着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靠着诚信和意志的支撑,李湘平又开始了他苦行僧般的奔波之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夜行昼至、周而复始,近百次地穿梭于济南、北京、廊坊等地。每逢进展不顺,遇到挫折、失望之际,他总不轻言放弃,不断给自己打气,增强信心。终于,他用诚心和耐心赢得了对方的认可,叩开了合作的大门。
李湘平又一次站在成功的山巅。他说:“我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下来,走到今天,是一种精神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就是用己之长、献己之力的感恩之心、奉献之情;这种精神,把我的命运与员工命运、企业命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对于与东明石化这次合作,合作方某国有大型企业给予了积极而又肯定的评价,其一部门负责人到东明石化考察后,连说“四个想不到”——想不到东明石化的规模这么大,想不到东明石化的实力这么强,想不到东明石化的管理这么规范,想不到东明石化人这么真诚”。对东明石化做出这样的肯定性评价,是国企老大对一个地方炼油企业最高的褒奖和认可,更是对李湘平忠诚事业、拼搏奉献精神的高度赞誉。
奉献是什么?李湘平说:“奉献一种舍弃了回报的付出,是一种境界和超越,更是一种对事业心怀高远、孜孜以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魄。”
现代企业管理大师泰勒说,理念是思想的结晶,思路是理念的使者。搞企业要有明确的思路,做大做强更需要深刻的理念、卓越的智慧。李湘平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品德素养,让人看到了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企业家。也正是李湘平领导东明石化人树立的的忠诚、实力、责任心和奉献,赢得了国有企业的青睐,孕育、把握住了这次重大的合作发展机遇,进而迎来了企业大发展的春天。
执着——
才能恒久,才能跨越巅峰
“进者行之验,行者进之事……地有运行,天有不无”。这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曾经写下的一段话,大意是无论什么事,只要去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的,如果做不到必定是努力不够。不断寻求超越的李湘平就是属于那种“力行而至”的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波折,李湘平都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的脚步,干大事、创大业、大发展,李湘平的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在激情中不断呈现着!
李湘平说:“我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我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宽广了;我以忠诚构筑人生和事业之基,我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个企业、这项事业,我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快乐;生命不息,进取不止,我要在有生之年努力迈上事业和人生的更高处,力争实现人生境界和自身价值从蛹化蝶的蜕变。”
李湘平说这句话的时候,让人看到了他那淡定自信的目光,自豪睿智的闪亮之中,绽放着一种历史的深邃和时代的激情。就凭李湘平这种气定神闲的状貌和大车以载的内力,人们就清晰地看见了东明石化未来的贝阙珠宫……
与某国有大企业深入推进的合作,从根本上破解了原料、物流、资金等制约企业的瓶颈,企业发展前景逐渐清晰明朗,李湘平再一次启动了东明石化大发展和快步发展的引擎,让人们充满着更多的期待。
当然,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更有甚者有人怀着不可告人目的、躲在背后造谣中伤、制造混乱者的卑鄙行径,李湘平十分坦然、淡定地给予面对。在他的眼中,这些跳梁小丑如同螳螂挡车般不自量力。他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取、发展是潮流大势,任何人、任何力量都不能阻碍东明石化的发展步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东明石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起始元年。在“立足‘中国企业500强’,3-5年位次前移200位” 的目标基础之上,李湘平又提出了打造“千亿元资产、千亿元收入”的“千亿企业”目标。三到五年之后,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东明石化将再登行业巅峰,将一举把东明石化推进“中国百强企业”行列,成为中国大型化、综合化、现代化的石油化工企业,并成为山东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东明石化回报社会、造福社会的企业价值将得到更好的体现。
人与人原来都是一样的,关键的不同是思想境界。有的人不计个人得失而让人敬仰,有的人历经苦痛而成功,有的人一生执着奋进而伟大,这都是因为有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伟大理想造就的。
走近李湘平,我们由衷地理解和钦佩他能做到始终如一地专注企业的发展。这也许就是我们和他的差距所在,也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我们知道了李湘平之所以成为企业领袖,是因为他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拥有超越常人的拼搏奉献精神,并能激发追随者一起去实现梦想。他把人生志向紧紧地攒在手中,把不断进取当做追求,把克服困难当做乐趣,永远与时间赛跑。这是他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他的人生选择。
同时,我们也找到了东明石化成功的秘诀,明白了创新发展、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反哺社会将是中国企业走向成功的新路子。
还有一点,我们知道,并且深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执着地追求就一定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