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03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央企境外投资亏损将被追责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央企境外投资逐年增速且收获颇丰的同时,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短板的存在,使国有资产随时有重大亏损的危险,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国新办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希望通过科学的亏损认定及追责方式,确保国有资产在境外的安全。  

  来自国资委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央企业境外资产总额占中央企业总资产的19%,当年实现的利润占中央企业利润总额37%。“这说明我们走出去的战略是对的,也说明中国企业在很多方向上有比较优势。”尽管如此,邵宁对于央企在外投资的短板并不回避:主观方面,央企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普遍不足,且国际化人才短缺,企业的经营层对国外法律环境、经营环境不够熟悉;客观方面,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部分区域社会风险、政治风险较大,双向叠加之下,国际化经营成为整个国有企业包括央企最大的一个短板。

  事实上,由于上述短板的存在,央企境外亏损不乏血的教训。2007年国资委公布的中航油5.5亿美元巨亏案成为轰动一时的央企亏损案例。该事件直接责任人原中航油副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负有领导责任的原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

  “有些央企在海外投资出现亏损,它的性质和境内亏损是一样的,是企业就要挣钱,就要对股东负责,如果出现重大亏损,实际是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从制度上讲,国资委要查明原因,明确并且追究责任。”邵宁表示,为了解决上述风险,目前,国资委业务局正在研究制定《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核心内容便是通过科学方式认定亏损,追究责任。

  “未来两个《办法》的亏损认定不会以一时一地的盈亏为依据。”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谈及上述两项条例时表示,目前我国央企境外投资多以资源性收购为主,初期投资较大,且这与国家战略密不可分,这种投资短期内难以得到回报,但是其控制的资源和矿山数量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正如邵宁所说,目前我国央企境外投资有较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地区,这些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果出现动荡则亏损不可避免。华生表示,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亏损很难界定是否是企业经营者的责任。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央企海外投资的亏损行为和亏损幅度变得难以衡量。”华生担心,即使有管理办法明文出台,那么这种管理是否会如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如果监管变得非常严格,是否会使经营者更倾向于无为而治,这两个问题值得考虑。

  (摘自《北京商报》文/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