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7日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业余达人四大生财捷径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爱好型达人潘亮】

  兼职单纯因为爱好

  

  80后潘亮的本职工作是某大型国有企业下属企业报的编辑,朝九晚五中的一员。“做兼职有很多原因,但我跟别人不一样,单纯是因为喜欢,从小就对文学有特别的爱好。”

  2005年,起点文学网从众多文学网站中显露头角,潘亮开始转战起点,笔名三可居士。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在起点上看中了潘亮的小说,决定出版。“这是一家台湾的出版公司。当时还没有经济危机,文化产业相对大陆而言也更为发达”。这本小说名为《异界公司》,总共60万字,共15册。

  让潘亮记忆犹新的是,他兼职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就拿到了14000元的稿酬。除了请朋友们吃了一顿,还给自己买了一台当时价值不菲的IBM笔记本电脑。后来,潘亮的创作重心发生转移。“我个人觉得写小说过气了,不好玩。现在开始搞剧本创作”。

  最初投入剧本创作的潘亮,并没有找到门道,只是看到网上有许多征稿信息,一般只要求提供2000字的大纲即可。兴趣所致加上出手又快,潘亮写了无数剧本大纲,但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

  直到去年,一家出品国际大片的大型电影公司举办了一场有奖剧本征文比赛,潘亮一举获得了二等奖,奖金4万元。然而这笔奖金在潘亮眼中似乎不值得一提,因为他更看重的是,因为此役而获得的进入电影圈的门票。

  前不久,潘亮去北京参加了电影节,目前剧本也基本有了合作意向,导演、投资人、故事情节都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剧本将被搬上大荧幕。

  

  【技术型达人陈旭】

  兼职收入超过主业

  

  今年32岁的陈旭在广告公司工作已有6个年头,从读本科开始,他就和广告结下了缘分。现在,他已是项目负责人,偶尔接做些兼职更让他的收入锦上添花。去年年初,陈旭靠着积蓄买房了。

  一个外地学生要在上海扎根并非易事,但陈旭做到了。入职后,他从部门最基本的创意、设计工作做起,一做就是4年。“那时候到手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除去房租、车费、餐饮、电话费外就不剩什么了”。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从前辈那里不断吸取经验,漂亮地完成了很多动画、网站的设计工作。同时,他也在圈子里广结人脉。一些同事跳槽后,陈旭还是会时不时地和他们联系、请教一下。久而久之,圈子里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我粗略算过,现在这个职位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而我的兼职收入可以远高于此,只要多接几个大项目,日子就能过得相当舒服”。展望未来,陈旭依旧将广告公司的本职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子上。他告诉记者,如果能够再上一个台阶,那么工资收入就能轻松超过现在主副业相加的数字了,这当然也是他所期待的。

  

  【资源型达人白睿】

  美妆代购网店轻松赚钱

  

  “开店其实是我从小的心愿,没想到还成真了。虽然蛮辛苦的,不过挺有意思的,也很满足。”今年28岁的白睿说。她是一家网上美妆代购店的掌柜,不过这只是她的兼职工作,就任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她凭借工作与人脉优势,可以从世界各地代购到远低于国内专柜价格的护肤、化妆用品。也正因为这样,小店应运而生了。

  尽管只是网上开店,可照看总是免不了的,身为空乘人员的白睿并不可能时时挂在线上。那么,与顾客的交流又该如何进行呢?

  白睿告诉记者,她每个月的国际航班大概有4个左右,频率较高,一般不急用的顾客都乐于等候。而为了满足一些急用的顾客,她也会从进价较低的渠道囤一些当季热门产品。“比如夏天到了,我就囤了一些防晒霜、晒后修复产品,到了秋冬,就要改囤保湿类产品了”。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合适的国际航班,她也会找同事代购,尽可能快地发货给买家。

  白睿的工作月收入一般在10000~12000元左右,根据航班情况会有所浮动,而目前小店每月所产生的收益在3000~4000元左右,两者相加,生活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了。

  

  【投资型达人吴庆】

  买基炒汇圆了买房梦

  

  吴庆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行政部经理,朝九晚五的时间表已经运转了15年。和绝大部分的70后一样,他的理财启蒙也是来自股市。他说:“2000年来到上海,那时候一个月4000元,自己吃饱喝足问题不大,但是想买套房子把家人接过来,所以才开始跟同事学着炒股。”

  2005年下半年,牛市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不甘放弃投资但又没时间操持股票的吴庆,把目光盯上了当时还是新兴门类的股票基金。到2007年3月份账户里显示基金总值超过了100万元。“那天晚上我给老婆打了个电话,决定赶紧买套房子。”吴庆很为自己的决定而庆幸。

  随着职位的升高,吴庆开始不满足于枯等熊牛转变的漫长周期,他看上了新的投资门类——外汇。“一旦找到窍门,炒汇的收入会比较稳定,我今年上半年盯着瑞士法郎,到现在差不多15%的收益吧,比基金强多了。”

  (摘自《理财周刊》 胡笑蓉 张安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