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22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美之战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公司股东博弈的中国启示(节选)

  □韦桂华 著

  

  资本上门:贝美初会,陈竺重逢

  

  2009年,陈晓再次坐到财务投资者的谈判桌前。这次他不是代表永乐,而是代表国美。他的谈判对手不是别人,正是竺稼,一个让他输掉永乐的人。那时竺稼的身份是摩根士丹利亚洲董事总经理,而现在竺稼的身份是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中国区CEO。

  “Bain Capital成立于1984年,为全球多个行业超过250家公司提供私人股权投资和附加收购……”这是贝恩网站的陈述。

  和大名鼎鼎的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行不同,贝恩资本脱胎于贝恩咨询公司,其主要创始人威廉·贝恩早年就业于波士顿咨询公司。1973年,贝恩带领几名咨询顾问离开了波士顿公司,成立了贝恩咨询,后来发展成为与麦肯锡、波士顿国际咨询公司齐名的公司。

  贝恩来到国美,始于2008年底黄光裕被带走调查,国美电器陷入财务泥潭。时任国美电器总裁的陈晓前往香港,与花旗、高盛、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等机构和外资股东进行了紧急沟通。

  2008年11月18日,国美电器宣布临时停牌,此时股份已暴跌到1.12港元。2007年5月14日向国美电器发行了46亿元人民币的可转股债,与当初约定的19.85港元(2008年5月在拆细股份后调整为4.96港元)的换股价相差甚远。此可转股债将于2014年到期,但持有人可于2010年5月提前要求国美赎回。

  2009年1月在正式聘任嘉诚亚洲为顾问后,国美电器开始向一些机构发出邀请。短短一个月内,包括联想弘毅、复星集团、贝恩资本、KKR、华平基金、摩根士丹利、厚朴投资管理公司、凯雷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都与国美电器有了正面接触。4月6日,国美电器公告显示,债务重组的人选,分别是贝恩资本、华平基金、KKR,其中,以贝恩的规模最大。

  根据可查的资料,KKR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资本,在2007年,KKR管理的资产总值达534亿美元,其中收购基金管理的资产总值约441亿美元。在近年来其进入中国之后,先后对多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用1.15亿美元买了天瑞水泥公司43.2%的股份;在三鹿“三聚氰胺”危机之后,还在中国乳业领域投资了3亿美元。

  当国美与贝恩合作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引进资本多少以拯救处于困境的国美,而较少关注附加条款。附加条款包括:陈晓在国美的任期至少3年以上;确保贝恩资本的三位董事人选,并拥有首席财务官和法律顾问的提名权;与现有核心团队绑定,如果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个执行董事中两个被免职,就属国美违约;陈晓以个人名义为国美电器做贷款担保,陈晓被免即可能触及违约条款。

  此外,根据国美电器与贝恩签订的可转债条款,只要在银行出现1亿元的不良贷款就属于违约事件,所以陈晓被免的结果很可能触及违约条款,贝恩可因此获得1.5倍赔偿,国美电器则损失24亿港元。

  贝恩资本董事总经理竺稼表示,“我们不是被动投资者,在资金以外会在很多问题上给予公司支持。”贝恩推动了国美的快速变革:一方面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另一方面将麦肯锡推荐给国美,为其制定五年规划,由卖场经营模式转向商品经营模式,放弃规模扩张战略,注重提高单店利润率。

  陈晓与贝恩签订的这份协议,成为国美战争的本源。陈晓为何选择贝恩投资,背后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交易?竺稼一手炮制的对赌协议曾将永乐推入万劫不复之地,最终在其引荐下被迫投身国美,陈晓对摩根士丹利、对竺稼、对财务投资者、对对赌协议,有着刻骨铭心的痛,为何重新选择这位老对手?陈晓在9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贝恩与国美签订附加条款表示否认,真相究竟如何?贝恩投资与百思买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资本关系?贝恩最终成功“抄底”国美,当初还有哪些国际资本与其成为一致行动人?

  很多疑团,有待真相大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