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武贤
民营企业是我国当今社会组织中极富活力的重要因子,而公益事业则是现代国家发展水准高下的一个鲜明标志。作为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们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阳光灿烂的公益事业,做了许多善事,实在可喜可贺。
其实,支持公益既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对民营企业道德品质和品牌形象考量的重要标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也导致自然灾害与人为之祸频频发生,总有人面临正常生活被打破的困境。那么,稍具仁恕之心的企业家,都能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给面临家庭危困、家园丧失的人们送去温暖。同时,明智的企业家也都不会将这些在公益事业方面的投入当作额外的负担,反而视之为光荣的社会责任,在良知、信念和觉悟的支撑下,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地忠实履行。
但是,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慈善,并不意味着赏赐与施舍。传统意义上的施舍,是把自己高高地摆在道德高地,凭借经济优势地位,向生活不如意者施以恩惠,从而求得心理上的自足与成就感。这样的行为,虽然高尚,但难免狭隘之嫌。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则是通过给予受困者以帮助,使其感受到作为人的平等与尊严。这是一个社会个体对另一个社会个体的关怀,没有上下之分,没有尊卑之别,不问感恩,不求回报。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陈光标等慈善名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榜样。无疑,我们的民营企业正是通过对公益事业的大力支持,体现自身存在价值,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那么,民营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又该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以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诚信经营,义利兼顾。企业首先要努力把自己做强做大,以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效益作为致力公益的硬件支撑。企业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要严格把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视质量为生命的精神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拼搏。曾经的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安全威胁。尽管事故的发生有很多客观原因,但疏于管理是其致命问题,最终令一个大企业轰然坍塌,着实令人扼腕。因此,企业必须妥当处理义利关系,既要利润,更要道义,如此,社会责任才能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目标,有序开展。汶川、玉树一震,举国同哀,国内民营企业家的爱心井喷式爆发,慷慨解囊的场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动着国人。但事情过后,我们不能不思考,如何有序地整合企业的公益资源,进而作合理配置,使之效益最大化。对一个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支持公益列入议事日程,写进战略规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公益行动,避免心血来潮、意气用事。三是选准目标,抓好落实。公益行动是好事,但好事一定要办好,通过专业的慈善部门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物资和扶助行动投放到最需要关心和救助的贫弱者身上,使其公益价值最大化。同时,要努力避免公益活动中的功利因素与“作秀”嫌疑,因为这会令公益事业蒙羞。四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公益行动应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多种方式,或捐款捐物,或出人出力,或帮助就业,或抚慰精神,既实现公益活动的理想效果,又不致为公益与道德所困而使企业伤筋动骨。
义利并举,造福社会,应当是我们民营企业共同的目标和追求,而支持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正是我们存在价值的具体体现。公益事业并非可有可无,企业道德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当二者激情相遇时,我们不难发现,公益之花无比美艳,而道德之树万世常青。愿我们都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努力构筑自己的道德大厦。
(作者系山西省工商联副主席、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