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中豪
在国外,人们经常能从一些便宜的玩具、廉价的T恤和简单的电子设备零件上发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字样。而不久,美国著名的地标建筑,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也将同样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
自19世纪40年代,人们在旧金山发现黄金开始,众多华人怀揣着淘金梦到此,但他们是作为廉价劳动力而来,挖金矿,修铁路,备尝艰辛。160多年后,中国人再次来到了这里,不过,身份已经迥异,不再是廉价苦力,而是大型项目制造商。
为美国造大桥
“中国制造”新突破
72亿美元的投资,让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改造重建工程成为加州史上最昂贵的工程之一。重建后的新大桥将成为美国又一新地标。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座新大桥的东段为“中国制造”。
中国为美国造大桥,被媒体称为“中国制造业首次进军世界大型钢结构市场”。
1989年,6.9级大地震袭击了旧金山,海湾大桥东段部分桥梁被损坏。加州随即进行了维修,但地震安全测试结果显示,大桥大部分需改造,并要增强抗震能力。2002年,加州交通局同意改造大桥西段,并重建东部跨度3.5公里的桥段。
2006年初,加州政府就东桥重建对外招标,美国桥梁和弗卢尔公司组成合资公司(ABF公司)获得了大桥重建工程的合同。但公司项目经理布莱尔·彼得森认为,没有一家美国制造公司能单独承担这么大的工程。为了找到适合的钢材建造商,美方在全球进行招标,寻找分包商。
众多日本、韩国和中国企业参加了竞争。其中日本企业竞争力最强,他们在世界桥梁建造上早已声名在外,众多的成功案例,为他们累积了很大名气。“最终,在2006年6月,振华重工正式与美方签署大桥全部钢结构合同。”振华重工的常务副总裁戴文凯告诉记者。
这个项目为何“花落中国”?加州政府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公司拥有足够规模的钢预制件设备,财务状况稳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自己的港口和船舶,能解决运输问题。经过美方计算,将项目分包给中国,美国节约了4亿美元。
中国人造出大桥
美国人负责组装
如今,5年已经过去,在上海振华重工巨大的制造基地里,为了能在7月底之前完成大桥组装件的建造,数百位中国工人正在埋头苦干。
旧金山海湾大桥是一座单塔、自锚式的抗震悬索钢桥,在设计和建造方面,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要达到8级的抗震标准,并满足设计书上要求的150-200年的使用年限要求,对大桥的上部结构、钢塔和路基部分要求极高。
而中国企业全部承担了上述三部分的建造。这三个最大、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的桥梁部件总重量达到了4.5万吨,所有的钢材构件需分8次才能建成。而美国工人只负责在加州完成桥梁组装工作,并浇筑桥面混凝土。
戴文凯表示:“最高峰时,我们有4000多名焊工从事焊接,100多名来自加州政府交通部门和美国焊接工程师协会认可的CWI持证检验员。”
本月底,振华重工将建造完成大桥的最后四个巨大的钢预制件,并将它们装船,运往奥克兰海港,全部航程达到10460.5公里。
2009年中旬,振华重工已经完成大桥的主塔建造,并完成交付检验。同年12月29日,总重量达8000吨的海湾大桥的第一批钢箱梁也已从上海码头直运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