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国内葡萄酒产区传出“品牌战”枪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进口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已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这给国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国产葡萄酒纷纷打出地域牌,依托地理优势、原产地保护、产区形象标识等以擦亮品牌——

  

  □钟河

  

  进口葡萄酒对中国市场已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这给国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国产葡萄酒纷纷打出地域牌,依托地理优势、原产地保护、产区形象标识等以擦亮品牌,区隔其他产品。不管是西北的宁夏、甘肃,还是东部的烟台,正以背水一战的信心与决心倾力投入品牌战,以求稳操胜券。

  

  甘肃

  以河西走廊地理标志打响品牌

  

  目前,甘肃葡萄酒产业也已被省委省政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局长、省葡萄酒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浦表示,“目前,打造产区品牌,正是甘肃省葡萄酒协会重点要做的。”“今后,还应该引进国内外知名酒企到我们这里来建酒庄,共同打造甘肃的产区品牌。”

  为打响甘肃葡萄酒独一无二的河西走廊地理优势,近日,根据甘肃省政府的指示要求,甘肃省质监局组织召开了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标志着该省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甘肃省内有紫轩、莫高、威龙、祁连、国风、皇台、敦煌等多家葡萄酒企业在河西走廊一线排开,产能接近10万吨,年产量达3万多吨。

  今年以来,甘肃省商务厅牵头召开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成立大会;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成立了以省委常委任组长的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保护委员会,这些举措充分体现出甘肃力争把河西走廊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葡萄酒产业中心的决心。

  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申报保护委员会积极开展申报、保护工作,制定了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发展政策,发布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研究确定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使用范围,为制定酿酒葡萄品质指标的科学设定提供依据。

  山东烟台

  征集葡萄酒产区形象标识区隔品牌

  

  烟台葡萄酒产区为了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形象,展开了征集烟台葡萄酒产区形象标识的活动。此举不仅仅是烟台产区扩大产区影响力的表现,也是以烟台产区为代表的国产葡萄酒产区进行品牌建设的一个开端。

  在上半年召开的烟台市葡萄酒行业工作会议上,烟台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局长衣凤凰对该市葡萄酒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把产区品牌建设、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衣凤凰指出:葡萄酒是烟台市委、市政府“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十大产品集群之一。下一步,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战略部署,加快葡萄酒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扩大烟台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

  而此次征集的形象标识被要求:产区形象标识要反映烟台葡萄酒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烟台葡萄酒地理标志元素;要立意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兼具国际化视野,能够被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士理解和认同,并适合不同媒体和平面广告上使用。

  

  宁夏

  叫响“贺兰山东麓”提升品牌

  

  宁夏作为我国最早引种葡萄的地区之一和酿酒历史久远的佐证。宁夏产区在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产区品牌的推广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产区基础建设到品牌形象的提升,宁夏产区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专家为宁夏产区的品牌基础建设同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2009年举办的“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国际合作发展论坛”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针对进口葡萄酒数量的逐年增加的现状指出,在我国不少产区,缺乏对葡萄酒文化本土化的研究,不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没有真正构建适应中国本土消费者的推广体系。通过专家的建议,宁夏产区逐步探讨出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出台了规范的招商政策。  

  整合各种资源,抱紧拳头进行产区营销,共同打响‘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成为宁夏产区品牌建设的口号。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曾提出:宁夏若整合土地资源,实现30万亩的葡萄种植规模,就能做成中国第一、世界上也难得的葡萄酒生产基地。这也为宁夏葡萄及葡萄酒品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