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11日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互联网让“免费午餐”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 林伟贤

  

  近日,荷兰电信发布消息说,将在今年夏季对Skype等原本免费的互联网电话服务进行收费。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荷兰社会上至一些议员下至许多普通消费者的反对。

  众所周知,短短几年间,诸如Skype等语音传输软件迅速普及,人们的通话成本大大降低。很多消费者借助无线互联网实现网络通话,享受“免费午餐”。

  世上本无“免费午餐”。不过,科技进步使得许多原本收费高昂而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的服务价格一再降低,慢慢变成“廉价午餐”,甚至于接近“免费午餐”。

  回顾最近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有过太多类似的例子:电话的普及,直接淘汰了电报行业;电子邮件的出现,沉重地打击了传统邮件业务;数码相机的诞生,让胶片行业惨淡经营……

  尤其是在今天的互联网环境下,“免费午餐”已不再是单一的推销手段,而是进化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以为互联网刚起步需要培育受众,免费只是暂时的。时间一长才发现,免费简直就是互联网的天性,那些尝试全面收费的网站,大都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在网上活得最好的公司,恰恰都是本领域免费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无论是在1971年曾提出“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原理”的美国哲学史家威尔·杜兰特,还是在1975年出版《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回事》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恐怕都没有想到,在40年以后,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不仅让地球变“平”了,而且让“免费午餐”也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互联网打破了“没有免费午餐”的“铁律”?安德森认为,这种新型的“免费”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这是数字化时代一个独有特征,如果某样东西成了软件,那么它的成本和价格也会不可避免地趋零化。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巨量的新经济,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免费”模式可以让经营者在短期内快速扩展用户,而一旦大量的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你还怕赚不到钱吗?目前来看,“免费”模式下的赚钱方法至少有四种。一是增值服务收费,用免费版本作为营销工具,让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产品,然后将其中少数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向他们提供更高级的功能;二是广告模式,用户可以免费使用网站,但是必须同时接受广告,网站通过广告收入盈利;三是交叉补贴,网站本身免费,但是相关的其他商品或服务要收费,通过收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四是劳务交换,用户以提供自己的劳务作为代价,来换取免费服务。

  像Skype这种“免费午餐”,固然能造福于消费者,可在智能手机市场及相关方面不也带来其他赢利机会?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够惠及普通消费者,也能创造新的行业机会。所以说,“免费午餐”还是来得多一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