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51—0098     中国•企业家日报

限量营销:要“飞天”更要“落地”

来源:企业家日报 作者:

  “限量”作为当今流行的热词,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专属的营销手段,在各个领域都被使用过。似乎一夜之间,只要商品的身上贴上“限量”、“编号”的标签,就会身价倍增,就会凸显稀缺性,然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 本组稿件采写 赵正

  

  爱国者于2010年6月推出了限量版哥窑数码相机,售价为1666元,不到1个月,爱国者宣布该产品售价涨价至2999元,后涨至3999元;并计划在2011年6月涨至666600元。

  不过,据记者了解,限量版哥窑数码相机在2010年年中的一次拍卖会上确实拍出过66万元的天价,但仅是一台。目前,该相机的网上报价是26666元,远未实现66万的“天价计划”,据某不愿具名的爱国者内部人士称,哥窑相机事业部的负责人已经换了三任;限量2万台,带有编号,有收藏证书,有独特陶瓷工艺的哥窑相机并不“畅销”。记者曾试图采访华旗爱国者哥窑事业部,询问哥窑相机近况,在爱国者CEO冯军(微博 专栏)的微博上发私信要求采访,但均没有得到回复。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李志起认为,在相机领域,爱国者高估了自身的品牌号召力,玩限量营销还未到火候。

  

  无处不在的“限量”

  在消费领域,“限量”可谓无处不在,无论是快速消费品领域还是奢侈品、收藏品领域都闪现着限量的光芒:逢年过节和重大赛事,可口可乐都会推出“限量版”的纪念瓶罐,限量发售,引得消费者争相收藏;北京奥运会期间,联想发布了奥运纪念机型,一共只有2008台投放市场,属于具有收藏价值的限量版;售价高达108元一碗的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也制定了每店每天限量10碗的策略,店员称基本每天都能卖掉;即使是像涪陵榨菜这样的大众食品,如今也玩起来了限量销售,推出的限量版八年陈的榨菜售价高达2200元一包。

  更热衷于推限量版的是国际知名奢侈品牌:GUCCI配有刺绣的运动鞋全球仅有10双;Dior推出的用白金和钻石编制的限量版手袋价值两万美元;卡地亚santos dumont的金钻系列腕表采用了十分稀有的短吻鳄鱼皮,每只成年鳄鱼只能做出三条皮带……限量版几乎成了天价的代名词。

  “限量版不能常用,若想追求利润规模,单靠发行限量版产品是行不通的。”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肖明超表示。

  很多企业推出价格高昂的限量版,并非为了实际的销售,而是拿限量的噱头来提升品质感和增加档次。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巍就表示,涪陵沉香榨菜只是个噱头,实际上并不可能发生实际销售。

  此外,采用限量营销,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可以起到投石问路,化解风险的作用。

  利用限量营销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制造逆反心理,营造收藏氛围,提升购买热情。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限量虽然不足以成为涨价的动因,却可以让消费者产生收藏的欲望,例如斯沃琪手表每款产品生产5个月后就停产,一些没有买到这种手表的消费者,不得不进入拍卖行参加竞拍;对于奢侈品而言,限量带来的是价值的提升,稀缺所以珍贵。

  

  限量营销“有门槛”

  “限量”作为当今流行的热词,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专属的营销手段,在各个领域都被使用过。如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大到几万元的收藏品,小到几百元的普通商品,限量的概念层出不穷,似乎一夜之间,只要商品的身上贴上“限量”、“编号”的标签,就会身价倍增,就会凸显稀缺性,然而事实上是这样吗?

  “我个人觉得限量对于产品层面倒是没有限制,耐用消费品也好,快速消费品也好,都可以玩限量的概念,但前提是你的品牌号召力够大,品牌忠诚度高。”李志起表示。

  网巢品牌顾问机构高级顾问穆峰则觉得,具有稀缺性、珍贵性,甚至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的商品更适合使用限量营销,比如奢侈品、收藏品及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像苹果这样的制造限量概念的高手,其产品之所以会被消费者追捧,首先是苹果独特的产品设计和使用体验,让无数的“苹果迷”为之癫狂,苹果公司正是抓住消费者的这种心态,适当地来一把限量营销的小伎俩,才会让自己的新品总是被疯狂追逐。

  短评

  别把战术当战略  

  给平淡的生活加点盐,这似乎是限量营销的恰当比喻,对于企业而言,通过限量营销,无疑可以保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对于刺激消费,保持消费的活跃性是一种添加剂;当然,适当地进行限量营销,也可以为品牌加分,通过跨界、联合等方式吸引人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限量营销往往并不是真正为了提升销售,扩大销量。

  “限量营销,仅仅是一种战术手段,通常是在特定的机会下使用,多数都是短期行为,如果企业把限量当成一种战略,那注定是要失败的。”李志起评价。

  因此,无论是新车上市玩饥渴营销,还是奢侈品推出限量版,一般都是短期行为,刺激一下消费者的胃口或者让消费者为之兴奋一下而已,毕竟饥渴是要保持一定限度的,持续使用或者频繁使用,消费者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例如,当年Mini上市,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但也仅仅在售价的基础上加了五六万元而已;诺基亚推出自己的奢侈品手机Vertu,尽管刚上市的时候价格高昂,但还是很快出现价格的滑落。

  “把限量当成一种经营模式,这显然是错误的,把一种战术手段当成战略去执行,失败是必然的。”穆锋强调。

  为了达成限量销售,制造出市场的饥渴感,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要做足准备,例如苹果每次在推出新品之前,都会一步一步地进行预热,采取发布概念、制造神秘、策划话题等手段,将“水”一步一步地烧开,苹果的饥渴营销体现出很高的市场操控力。

  链接

  如何操作限量营销

  [条件]:品牌本身具有极高的知名度、附加值和美誉度;产品易于收藏;包装和产品外观对于消费者而言非常重要;消费者可以感受到时尚的味道;可以彰显消费者的身份地位。比较适合推出限量版的产品包括汽车、手表、包、笔记本电脑、珠宝、钢笔、服装、鞋、香水等。

  [时间]:可以根据特殊事件在特殊时间推出,例如情人节、圣诞节、三八节、品牌诞生日等都可以成为推出限量版的契机。限量版的发售不可频繁地使用,这样会降低消费者的期待感和饥渴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

  [设计]:限量版的产品一定要在产品设计、做工、质量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要与品牌推出的其他产品有较大区别,因为消费者常常会因为是限量版产品而升高期望值。